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全國政協“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調研報道
“小心翼翼”呵護文化遺產
“我的家鄉廣西北海也有條沿海的老街,幾年前,古街要修繕之前,找我寫碑記,我最終還是謝絕了。第一,這不是我的專長;第二,我擔心如果我們做不好,都會被釘在文化歷史的恥辱柱上。”
近日,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調研組行至福建,在考察漳州月港及豆巷古街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在他看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態度一定要做到四個字———小心翼翼。
漳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作為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其輝煌歷史,從月港古碼頭的遺跡中依稀可見。月港曾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著名的外貿通商口岸,與之毗鄰的豆巷古街見證了這里“海舶鱗集、商賈咸聚”的繁盛風采。如今,在不到1公里的江岸線上,就有7座古碼頭遺址,這些遺址已被作為漳州未來海絲申遺的重要申報點。“看得出來,當地對申遺工作很重視,也做了很多工作,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陳建功說。
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如何處理與旅游開發的關系,一直是歷史遺存擺在現代生活中的一道考題。
對當地在文化遺產方面如何進行景點開發,委員們結合世界上成功的案例紛紛道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埃及,那里幾乎所有的旅游景點都是遺址和文物,保存得非常好。”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說。
陳建功也以陸上絲綢之路中新疆的做法為例,講述其可以借鑒的地方。“為了保護地面上文化遺跡,當地把所有的旅游服務設施放在地下,買票也是在下面進行。當游客從隧道中走上來,站在遺址前,看到映襯它們的是遼遠的天地線,那種感覺很震撼。對待古代遺跡就應當是這種小心翼翼的態度,千萬不能急切于事功之心,草率處理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陳建功建議在村落恢復、古跡保護中,可以再小心些,或請教專家,或吸取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取長補短,拓展思路。“相信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旅游,可以讓文化遺產的保護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事情,也讓海絲歷史文化推向全國、全世界。”
此次調研由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帶隊,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翟衛華、李家祥在內的共計10位全國政協委員和2位文化遺產專家參與調研。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文化遺產 全國政協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