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大小醫院擰成一股繩 好醫生終于下來了

2017年04月13日 09:59 | 作者:何聰 王錦濤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核心閱讀

西寧過去搞過醫院聯合,各個醫療機構間比較松散,還是容易各自為政,基層醫療水平依然薄弱。

去年5月起,當地探索建立醫療集團,打造“總院—分院—衛生院(社區)—村衛生室”四級垂直管理模式,院長成了集團董事長,縣醫院成了集團分院,統一管理同工同酬,讓專家真正流動起來、下沉到位,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上好醫生。

生了病,就去省城的大醫院。幾年前,對青海省大通縣塔兒鎮塔爾灣村的村民馬長全來說,這是道單選題,“只有去大醫院才放心啊。”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醫療基礎薄弱,工資待遇低,留不住大夫,也留不住病人。近年來有改觀,然而變化不是很大。

“我們打造四級緊密型醫療體,組建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后,情況大不同了。”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董事長、總院院長王東超說,醫療集團實行“總院—分院—衛生院(社區)—村衛生室”四級垂直管理模式,實現了由縣衛計部門屬地化管理向集團化管理的轉變,不僅降低了醫療費用,而且提高了醫療保障水平。“現在也是單選題,好大夫就在咱門口,省城那么遠,還去擠個啥?!”馬長全說。

松散聯合各自為政,成立集團打破藩籬

2013年,西寧在全市三縣成立了以縣級公立醫院為核心的8個醫療聯合體,“為的是推進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分級診療、上下聯動。”西寧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桑淑娥說,但從運行情況看,這些聯體過于松散,還是各自為政、九龍治水,沒有發揮聯合體整體效益和資源優勢,對基層的影響力、提升力、分級診療的推動力非常有限。“老百姓還是不惜長途顛簸,坐好幾個小時的車跑到省城的大醫院就診,哪怕僅僅是開個藥。”大通縣副縣長楊秀玲說,基層服務能力薄弱,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說明改革與群眾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讓醫療資源真正下得去,西寧市委、市政府調研發現,必須打破部門行業監管藩籬、突破行政區域壁壘。不能因部門利益的博弈,擱淺了改革的效益。2016年5月,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總院,整合大通縣3家公立醫院和27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289所行政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組成了青海省首家醫療集團。“整合醫療資源,優化管理體制,實現醫療聯合體內人員調配考核、財務管理、設備管理、藥品管理、業務管理等‘五統一’,才能有效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技術和整體管理能力”。王東超說。

“醫療集團成立后,打破了以往以‘盈利’多少論業績的單一考核方法,實行了分院院長任期目標考核制度。”第一分院(原大通縣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刁占元說,集團總院從醫院的服務評價、服務量、質量控制、醫院發展等方面對分院領導進行全面考核,建立了同工同酬、多勞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保證公平公正。

縣里就有三甲專家,駐點服務為期一年

“緊密型醫療集團組建伊始,我的直觀感覺就是,業務上有了靠山!”刁占元說,總院的專家在三家分院長期蹲點幫扶,第一分院每年來6位專家,服務期為一年。“對我們醫院的醫療水平和管理水平,將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也意味著,群眾無需到西寧,在大通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診治。”刁占元說。

“緊密型醫療集團的建設直擊要害,將我們縣級公立醫院多年盼望的優質醫療資源和專家,都送來了。” 第一分院副院長蔡桂蘭說,在總院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第一分院開展了體外碎石、心臟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過敏源測定等9項新技術。

“我們分院原先開展不了耳鼻喉科的手術。” 蔡桂蘭說,總院專家來之后手把手地教,現場指導、聯合手術,如今,第一分院的大夫已能單獨進行相關手術。“以前邀請專家來聯合手術,一般都需要‘會診費、出診費’。現在都是一家人,這部分開銷也省去了。”刁占元說。

大通縣橋頭鎮13歲的丁澤鉉,剛做完扁桃摘除兩天。“睡覺呼嚕聲可大了,他老覺得嗓子里卡了東西。”丁澤鉉的姐姐丁瑞說。“孩子是扁桃體增生,氣道受阻。” 總院下派的專家李俊娟說,手術是她和分院大夫們聯合做的,丁澤鉉恢復良好,再過兩天就可以出院。

總院指導分院,分院也派出專家幫助鄉鎮衛生院。“去年8月份以來,3家分院根據鄉鎮衛生院實際幫扶需求,選派了婦產、內科、護理等24名專業醫務人員,到鄉鎮衛生院進行為期一年的業務指導幫扶活動。” 大通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白永忠說。

自啟運以來,總院、分院共45名專家到基層開展為期一年的駐點服務,共開展診療3000余人次,新業務、新技術、新方法53項。分院、鄉鎮衛生院55人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已使得90%的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的診治、康復能夠在縣域內基本解決。”桑淑娥說,“層層帶動,縣域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有效平衡了城鄉和地區之間的醫療差距。”

患者少了長途跋涉,不用費勁擠大醫院

青海地廣人稀,居住分散。之所以看病難、看病貴,首先因為看病遠。就診10分鐘,路上就得兩三天。

在醫療集團第一分院的血液透析室,來自大通縣青山鄉的吳永軍,正在進行本周第二次透析治療,“做完治療的當天就能回到家。”吳永軍說,原先都是家人陪著他,去省城治療,“路程太遠,怎么著也得住一宿。醫療費加上來回的路費、住宿、吃飯等花銷,一個月得2000多元。現在,只要來縣里就行,一個月能少花1000元哩!”

大通縣向化鄉麻莊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懷孕后,村民李英桂患上了妊娠高血壓,需定期到醫院做孕檢。胎兒日漸長大,行動越發不便。“挺著個大肚子坐班車,排隊掛號,然后住旅館等著做檢查。” 李英桂回憶說,少則兩三天,多則一星期。后來,讓李英桂驚訝的是,給自己做過檢查的專家來大通了。“再也不用在長途車上受罪了,在縣里檢查省事也省錢。” 李英桂說。

群眾之所以去擠大醫院,還有個問題是轉診難,手續多,時間長,延誤了病情也耽擱了報銷。四級緊密型醫療集團建設以來,“小病在基層、大病轉上級、康復回基層”的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全程管理服務模式,為轉診設置了“快捷鍵”。

“專門成立了雙向轉診科,制定了相關制度措施。”王東超說,并且,在醫療集團內開通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由專人具體負責雙向轉診工作,對外公布了雙向轉診聯系電話,并與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了《雙向轉診協議書》,明確了各自承擔的職責及上、下轉患者指征,患者的轉診流程更加暢通。“集團運行以來,各基層醫療機構上轉患者10609人次,縣級分院下轉患者1953人次。做到了小病在基層、大病上醫院、康復回社區。”王東超說。

“各分院門診量較上年同期上升10.39%,住院人次較上年同期上升16.25%。”白永忠說,鄉鎮衛生院門診量較上年同期上升44%;住院人次較上年同期上升43.46%,總體呈現門診量、住院人次大幅“雙上升”。

此外,“藥品由集團統一采購,藥品成本隨之降低,大處方也已成了歷史。目前,光我們分院的藥占比就下降了6%。”刁占元感慨地說,醫療集團組建以來,費用下來了,專家下來了,基層的醫療水平上去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基層醫療 松散聯合 緊密型醫聯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