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安徽科技學院十二年探索大學生傳承“非遺”
校級層面為何不再組織“綜藝晚會”
文化傳承的背后是思想的引領,這是安徽科技學院團學工作的出發點。自2013年起,該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校級層面不再組織“通俗意義上”的綜藝性晚會,取而代之的是作為入學教育的主題演出——“中都鼓韻”以及“五四表彰典禮”。
“對于現在青年文化泛娛樂化傾向,我們十分擔憂,大學的晚會不是一味讓學生娛樂的,不能以搞笑、搞怪作為主題,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不能只考慮如何迎合學生,更要考慮如何引導教育他們。”在施培智看來,花鼓藝術是傳統文化的符號和載體,只有通過花鼓講歷史文化,用先進思想進行引領,才能引導激勵青年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為了豐富作品的精神內涵,我們除了研讀大量明代史料,理清歷史脈絡外,還專程前往小崗村,走訪當年大包干的帶頭人,走訪在崗位上獻身的小崗村村支書沈浩居住、工作的地方。”施培智說,“我們希望通過藝術形式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構筑源自傳統、解釋當代、面向未來系列精神,構建闡釋中國精神的話語體系。”
為了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近年來,安徽科技學院先后成立花鼓文化傳習基地、明文化研究中心、大學生花鼓藝術團等多個學生團體。2015年11月,《中都鼓韻》獲評團中央全國國學教育百強項目稱號。在校團委的指導下,該校還成立了創新型團組織“大學生花鼓藝術團團支部”,旨在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與吸引力,為青年成長成才搭建平臺,在服務青年的同時,起到引領青年的作用。
據了解,鳳陽縣政府將與安徽科技學院合作共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習基地”,聯合舉辦傳承人培訓班、傳習工作研討會、展演等活動。前者在資金、師資、政策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待到鳳陽大劇院、中都遺址公園建成后,雙方將謀劃“天天一臺花鼓戲”、“大明王朝”等實景演出,使“中都鼓韻”等展演常態化,提升鳳陽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記者 王磊)
編輯:梁霄
關鍵詞:安徽科技學院 大學生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