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討論共享單車要聚焦普眾問題屬性
這幾天,大家都在議論共享單車。昨日,《長沙晚報》就做了相關的獨家調查。這種新事物進駐到越來越多的城市里,它在給大眾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時,也衍生出一些令人皺眉的事情:一些人把共享單車拿回家,有的改裝、破壞二維碼,有的甚至用一把私鎖把“共享車”變成“私家車”。于是在網絡上,又有人高舉道德旗幟,大談特談“國人素質”。
其實,一個社會的道德素養是分層的。社會人的道德素養的進化也不是同速共進的,而是參差不齊的。因此,于千萬人之中,遇到一兩朵奇葩并不是什么大事。好和壞永遠是對立統一的存在關系,其矛盾關系我們永遠無法消除,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所以,要求一個社會里的每一個人都能有自律、有底線、有恥感是一種理想狀態,可那只能是一種呼吁和期待。舉一個例子,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德國人給我嚴謹的印象。可是真到了德國,會發現這個國家也會有小偷和懶漢。因此,我覺得不必拔高和放大共享單車涉及的道德問題。我們可以對其譴責,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明白,定向圍觀一般都會產生審丑疲勞,不必將這種疲勞上升到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高度。
說到底,如何完善共享單車的管理是一個公共議題。我以為,對公共議題的討論是必須理清次序關系。公共議題首先要議論的應該是普眾性或共性的問題,即涉及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問題。現在共享單車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路的問題。這條路既關系健康也關系安全。而今,共享單車行駛在機動車道上,沒有專道,這樣汽車尾氣難免會影響騎行者的健康,久而久之就會影響騎行積極性,并且還會產生行車安全的次生問題。所以,道路規劃如何滿足需求是一道公共服務考題。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單車之所以盛行,其根本原因還是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剛性追求。所以,它的供需關系的關節點不在其供應了便捷,而在其生產了健康。未來有多少人會參與這個新事物,如何設計未來城市的道路,需要有關部門做好復雜的調查研究和精準的研判。二是,它存在的亂停亂放等行為影響公共場所秩序。亂停亂放會導致安全隱患和其他公共利益的侵害問題,而它們與公眾普遍相關。
至于,它涉及的一些道德問題原本就沒有普眾屬性。可以既通過法律方式解決,也可以通過經濟方式解決,更可以通過輿論譴責解決。甚至就事論事地講,共享單車涉及道德層面的公共議題屬性可能沒有其商業屬性大。畢竟,這是一種資本投資行為。資本是需要追逐利潤的,它們會自發通過制度設計來規避懲處相關行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共享 單車 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