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上海大世界重新“起航” 百年建筑新添“非遺”亮色
“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有著百年歷史的老上海地標之一——上海大世界31日打開了它塵封多年的大門,重新開始迎客。這座昔日的遠東第一俱樂部、中國最大綜合性游樂場將以中國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平臺的形象重新“起航”。
始建于1917年的上海大世界(以下簡稱“大世界”)素以游藝雜耍和南北戲曲、曲藝為特色,曾是中國首次男女同臺表演的場所、滬上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聚集地。1989年,大世界的主體建筑被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保護建筑。
在文保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大世界檐角、地磚、回廊等部分都保留了原來的歷史風貌;大世界的經典記憶、當年紅極一時的“哈哈鏡”被保留在了一樓序廳;雜技、京劇等表演在中庭大舞臺輪番上演,這里曾是南北戲曲諸多名角的發跡之地;二樓的戲曲茶館里,觀眾們坐在長板凳上聽“評彈一哥”講《繁花》,聽得津津有味。
“大世界在上海乃至全中國都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過去,大世界在上海不僅是一個娛樂(場所),也是一個文化項目展演的平臺,這一點和我們現在的定性是完全統一的。”上海淮海商業集團大世界文化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軍告訴記者,“(現在的)大世界和過去最大的不一樣,是它具有了一個持續、長期的主題性,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注于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的展示和傳承。我想對于上海來講,是多了一張城市的名片,多了一個傳統文化展示和傳承的平臺。”
今天的大世界的4層樓面內,設有劇場、茶館、展廳、書院、美食廳、傳習廳等,此間的非遺技藝、作品、民俗、文化、表演和美食常更常新,專注于經典與瀕危、民族與國際、傳承與發展。
如首期非遺原生態展廳就匯集了裕固族服飾、鳳翔木板年畫、鳳翔泥塑、無錫精微繡、海派玉雕五大非遺手工藝,其中,精微繡的發展相傳已有2000多年歷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趙紅育現場刺繡作品細部時,能將一根絲線分成70至80分之一;中國國內首個“非遺”全息聲演藝空間也“落戶”大世界,全場120余個頂級音響布陣帶來全方位360度的沉浸式體驗,將呈現瀕危創新舞臺劇、民謠古樂等豐富多樣的跨界表演形式。
與試運營期間相比,正式開放后的大世界還多了中華非遺美食和國際非遺美食部分,首期分別推出吳越美食展區和地中海美食展區。吳越美食展區中,黃包車、印花布、青灰磚、老灶臺等老物件產生了“時光穿越”的奇妙氛圍,觀眾可在此間品嘗到傳統糖畫、棉花糖、天下第一茶八寶茶等經典小吃、茶點;地中海美食展區則有法國的香頌與美酒、希臘的海灘與冰激凌、西班牙的足球與火腿、意大利的古羅馬文化與披薩,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代表性美食得以同時體驗。
國家一級評彈演員高博文當天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有著百年厚重歷史的大世界,如今又有了非遺文化、非遺文化的時尚化、非遺文化的時代化,雖然已歷經百年,仍會是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上海大世界 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