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拆藩籬·卸包袱·塑主體——農業“國家隊”改革開局良好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題:拆藩籬·卸包袱·塑主體——農業“國家隊”改革開局良好
新華社記者侯雪靜、羅江
60多年來,農墾肩負國家使命屯墾戍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重大貢獻。然而,部分墾區體制機制不活、市場化程度低、社會負擔重,已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現代農業的需求。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吹響了全面深化農墾改革的號角。一年多來,各地以墾區集團化和農場企業化為主線,逐步推進辦社會職能改革、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整合資源加速產業布局等工作,改革實現良好開局。
拆體制藩籬 塑市場主體
“政企不分”長期困擾著墾區發展。以海南農墾為例,擁有全省五分之一土地、十分之一人口,近年卻陷入持續虧損。
海南農墾出臺農墾改革實施意見,2015年12月,在原有兩家機構基礎上組建了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體制從行政隸屬向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轉變,運行機制從行政指令向法人治理轉變。
從“干多干少一個樣”到“砸破大鍋飯”,職工干事創業熱情迸發。2017年,海墾控股集團力爭實現利潤總額3.8億元以上,將拿出1800萬元獎勵扭虧保盈“功臣”。
“集團去年拿出315萬元設立扭虧保盈獎金,我們公司獲得一等獎,獎金100萬元。”海南農墾畜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蘭說。
農場公司化改造同步推進,探索“集團公司+農場+職工家庭”“農場+合作社+職工家庭”等經營方式,建立農場與職工間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目前下屬40個農場中有25個完成公司化改造。
目前,全國已有9個墾區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30多家農場完成公司制改造。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在于海南召開的全國深化農墾改革現場推進會上表示,農墾要聚焦現代農業這個主導產業,積極推進組建專業化、區域化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做強做優做大農墾企業。
卸社會包袱 農場輕裝上陣
根據改革意見,將用3年左右時間把國有農場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地方政府統一管理。韓長賦表示,改革時間已過半,但多數墾區的社會職能移交還沒真正動起來。
海南農墾中建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慶安說:“農場下屬3家醫院、2家幼兒園移交前,每年僅人員工資支出超過200萬元,農場公共設施折舊費和日常維護費每年高達400萬元。”
為了卸掉包袱,海南農墾探索設立“居”這一基層社會治理單元,基本完成了社會管理屬地化改革。
以全國首個以“居”命名的基層社會治理單元——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東昌居為例,由政府授權和購買服務,承擔原東昌農場擔負的20余個大項、上百個小項的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
“設居后該農場社會管理支出由每年744萬元縮減到191萬元。”海南農墾東昌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躍說,目前海南已有83個居相繼設立,實現農場設居全覆蓋。
為了解決農墾改革資金困境,去年10月《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印發,中央財政將以先改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激勵各地加快改革進程。各墾區正在抓緊梳理出辦社會職能機構清單,一個機構制定一個改革方案,今年上半年將細化出改革路線圖、時間表。
盤活墾區資源 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
海南農墾從去年7月起在所有農場推廣農業用地清理規范工作,建立階梯地租制度。目前,通過清理可收回農業用地73萬畝,解決3000多名無地少地職工增收問題,增加地租收入8500萬元,一半以上農場將借此扭虧為盈。
沉睡的土地資源被喚醒,產業資源整合也加快步伐。去年,海南農墾整合產業資源相繼組建了茶業、果業、草畜、南繁等7家專業化產業公司。其中,茶業集團實現凈利潤657萬元,同比增長超12倍;草畜集團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凈利潤翻了兩番。
農墾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在全國以資本為紐帶,相關墾區共同出資成立了中墾天然橡膠、種業、乳業等股份公司,內蒙古等9個墾區或在農場集中的地區組建區域性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或依托優勢產業組建農業產業公司,數量已超過20家。優勢資源資產資本正在走出墾區、加快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農墾改革 農業“國家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