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蔡基剛:英語教育不能總在低水平上徘徊
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取消高考英語和中小學英語必修課的地位,受到外語教育界專家和教師幾乎一致的反對,之所以如此,筆者認為是因為雙方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前者是基于中國英語教育的事實:一個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十年中近1/5的時間花在學英語上,必修課的開設每年要消耗掉1637.8億元。后者是基于對英語教育的期望:通過學習英語可以幫助學生開闊國際視野,了解不同文化,提高人文素質修養,汲取國際先進科技文獻。
類似李光宇代表所說的事實一直在刺痛著社會: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甚至超過專業學習。而一旦通過了,除少數有考研留學需求外,絕大多數學生就把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全丟了。
而教育界對英語的愿望卻始終難以實現:無論是了解世界文化,還是汲取先進科技信息,都要求學生的英語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但目前各級的英語教材包括大學英語教材都是采用簡寫和改寫的編寫方式把課本控制在幾百詞里。但靠精讀幾百詞的改寫本和簡寫本,而不是培養閱讀原著的能力,我們學生能正確客觀地了解西方乃至世界的社會文明、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嗎?英語是國際學術通用語,幫助學生用英語汲取國際先進科技文獻,這的的確確是國家把英語規定為必修課程的真正目的。但一個大學生要讀懂本專業的學術文獻須有8000~9000個詞族(每個詞族包括其派生詞和屈折變化詞,擴展開來估計要有2萬單詞)。為此據說俄羅斯大學生的詞匯要求是15000個,日本大學生的詞匯要求是13000個。而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對學生在完成大學英語課程后達到四級的詞匯要求僅僅為4700個。
現實很殘酷,夢想很遙遠,英語教育就這樣尷尬地落到被“吐槽”的境地。而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必須在英語教育的理念上納入“工具”的概念。我們必須明晰,但一個大學生如果不學會用英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如國際期刊和學術專著,就不可能及時了解本領域世界前沿發展和研究情況,也就不可能有效吸收和借鑒世界最新研究成果開展學習和研究。
如果我們的大綱只規定全國大學生完成大學英語后要達到四級要求,而不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要服務學生的專業學習的教學目標及其相應的語言要求,那么評估各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依據往往會是四級考試通過率,而不是學生的英語是否達到了專業學習需求。而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為隱性大綱來指導我們教學時,我們怎么可能指望我國大學生的詞匯量和閱讀能力能提高到滿足他們的專業學習需求的水平,又怎么能指望他們能用英語熟練地汲取和交流專業信息,在自己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
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應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是為學生專業學習服務的語言教學。唯有如此,英語教育才能告別在低水平上的徘徊,改變現實,實現期望與夢想。
(作者:蔡基剛,系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蔡基剛 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