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從學區房熱潮看階層固化:東京與北京的冰與火
當下學區房狂潮,不僅折射房價問題。
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讀了很多書,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不少人總覺得不好理解,目前北京學區房的熱潮大概可以作為現實版注腳,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數據,2017年3月北京房價已經連續17個月環比上漲,學區房更是搶眼,過去批判五道口學區房兩百萬太貴的看客腸子已經悔青,“15平方米的老房子,沒有上下水,沒有燃氣,總價170萬”已是老黃歷了。
中國房價的走高,讓出自一流學府進入社會主流精英也難以承受,這是中國中產階層的集體困擾,一邊是不斷攀升的貨幣數量,一邊是居高不下的房價,未來如何對沖?多年的經驗使得一切理性準則失效,“錢發毛了”的恐懼仍舊驅使著大眾你追我趕地簇擁向“永不言敗”的住房,即使多數人認為房價過高,但誰都覺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投資房產仍舊成為主流選擇。
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內心也明白最后清算會到來,但是誰也不甘心、也不敢在這場資產盛宴中置身事外。
也正因此,房產不僅是居住所在,更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金融資產,甚至被視為奮斗的成敗標志。按照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調查與研究中心2016報告,中國家庭戶均資產從2011年到2015年以8.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16年將達103.4萬元,全國家庭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147.5萬億元。其中房產在在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始終無可匹敵, 2013年和2015年占比分別為62.3%和65.3%,2016年占比近7成。
其中,比起剛需、改善性住房等概念,學區房更像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精妙隱喻。在教育等資源不均等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要拿到競爭資格,比如入學,就要更多資本。這一兩代中國人,在物質極大的改善的同時精神也空前焦慮,既見證了市場釋放了能力(學歷)的階段,也見證了背景(學區房)日漸重要的過程,他們從自身經驗而言相信自我奮斗的可能,也看到了下一代成功難度的加大,也正因此,集體焦慮的擴散不言而喻。
換而言之,學區房買的是階層晉升的入場券。學區房搶手,不是因為學歷不重要,恰恰是因為好學歷由奢侈品變為必需品,因此家長們才不惜重金。
有意思的是,相比北京學區房的熱潮,東京則基本沒有多少學區房概念,對比可謂冰火兩重天,難道東京的“渡邊太太”們不期待子女優秀?顯然不是。筆者當下客居東京,粗略了解之下,給大家匯報下情況,不對的地方也請指正。
大體而言,日本中小學教育分為公立以及私立,公立學校資源比較平均,門檻較低,而私立學校自主性較強,因此好的私立學校要求較高,也分外搶手。公立中小學收費往往根據家庭年收入而定,意味著在相同區域,高收入家庭多交學費,低收入家庭少交學費,而大家享受了同樣質量的教育,大城市甚至地方城市的教育水準在公立學校差別不大。
編輯:梁霄
關鍵詞:學區房 階層 固化 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