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書畫鑒定有沒有竅門
蘇庚春(1924—2001)是現(xiàn)代有名的書畫鑒定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他早年在北京琉璃廠跟隨父親蘇剔夫從事書畫經(jīng)營,師從書畫鑒定家韓慎先。1949年以后,因公私合營,原經(jīng)營的字畫古玩店貞古齋改制,遂供職于寶古齋,任書畫門市經(jīng)理。上世紀60年代,因廣東文物出口把關,急需書畫鑒定方面的專家,他便應當時廣東省領導的邀請,南下廣州,先后任職于廣東省博物館和廣東省文物鑒定站,一直到退休。80年代,國家成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由啟功、謝稚柳、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等組成七人鑒定小組,負責對全國各地所藏書畫進行巡回鑒定。據(jù)說當時本來為八人小組,另一人即是蘇庚春,但他提出因身體原因,不適合全國各地奔波,舟車勞頓,于是便婉拒了。
蘇庚春和鑒定小組中的大多數(shù)鑒定家一樣,早年大多經(jīng)過市場的洗禮,鼎革后相繼進入文博系統(tǒng),成為名重一時的大鑒定家。他們多精于“眼學”,曾參與書畫買賣,是在實戰(zhàn)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其目鑒經(jīng)驗重于著書立說。正因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見到他的相關著述。
在2004年,由筆者搜集整理其書稿《中國繪畫史紀略》并以《蘇庚春中國畫史記略》之名付諸梨棗,學術界首次通過該書了解其學術成果。該書多為記述畫家生平及畫跡點評,其書稿撰寫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其時有關畫家考據(jù)的專書極為少見,故其篳路藍縷之功,不克盡述。此外,在1996年,他還出版過一本《明清以來書畫鑒定家選》,是一本書畫鑒藏方面的工具書,在很長一段時間,該書成為書畫鑒定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兩書之外,便是由筆者整理、近日由花城出版社梓行的《犁春居鑒稿》。
“犁春居”是蘇庚春晚年在廣州的齋號,全書收錄的多為其晚年的讀畫筆記。筆者有幸在蘇庚春人生的最后十年,親承謦欬,獲其教澤。他常常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鑒定書畫或閱讀書刊后,有些感悟或心得便隨手記下來。有的記在便簽紙上,有的記在宣紙碎片上,有的甚至就寫在用過的廢紙背面……這些飽含其鑒定心血的紙片并未得到妥善保管與整理,往往隨手扔在一邊。有一次,蘇庚春和夫人張沛之遠行,邀我為其看房并為其整理凌亂的畫案。當我將畫桌上的各種書籍分門別類清理完畢之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些隨意棄置的紙片。當時真有李白所謂的“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的感喟,如獲至寶。待蘇先生返家后,我便提出要將這些金玉良言整理出來,公之于眾,讓更多的同好分享其寶貴經(jīng)驗。經(jīng)其首肯后,很快就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整理一批出來,陸續(xù)刊登在《中國文物報》及廣州文史館主辦的《文史縱橫》上,在業(yè)內(nèi)引起熱烈反響。2001年蘇先生駕鶴西去后,又在其書桌下方堆雜物處發(fā)現(xiàn)了一批寫在宣紙殘片上的手稿。現(xiàn)在所見到的,大致來自于這兩批。當然,為了讓全書更為豐滿,我還選了一些蘇庚春鑒藏書畫的題跋和友朋信札。這些題跋,大多有感而發(fā),雖然只是只言片語,但卻蘊含了他的鑒定心得與鑒藏歷程,是我們了解其“眼學”的重要資料,也是示人以門徑的鑒定指南。很顯然,這些零星的記錄并沒有完整的體系,但卻頗具特色。既涉及書法、印鑒,也談到繪畫、硯臺;既論及書畫家,也論及作品;既談時代風格,也談個性特色,幾乎囊括了書畫鑒定的各個層面。據(jù)此可看出蘇庚春先生的鑒定風格與學術歷程。
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只知道蘇庚春“善鑒”,其法眼有口皆碑,但卻很少人知道其也兼長著述,《犁春居鑒稿》正是其眼學的歸納與小結,是其動“手”的結晶。有理由相信,在學術界和書畫鑒藏界熟知的張珩的《怎樣鑒定書畫》、徐邦達的《古書畫偽訛考辨》、謝稚柳的《鑒余雜稿》、楊仁愷的《中國書畫鑒定學稿》之外,蘇庚春的《犁春居鑒稿》必將成為與其相得益彰的現(xiàn)代書畫鑒定學范本。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書畫鑒定 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