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版權戰落幕盈利賽打響 網絡音樂平臺“造血”忙
看完節目到音樂軟件下載歌曲——隨著音樂類真人秀節目的風靡,這樣的聽歌模式成為不少觀眾的選擇。不過,越來越多的音樂發燒友發現,很多歌手的歌曲,只能在一家音樂軟件里聽到,有的歌曲甚至還需要付費收聽或下載。對于習慣了隨手一搜、免費下載的聽友來說,如今想認認真真聽音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版權規范、回歸正版。兩年來,中國在線音樂進入健康發展局面,數字音樂產業也迎來了拐點。經歷了版權跑馬圈地的“戰爭”后,在線音樂正在尋找自己的“造血”機制。
環境改善催生盈利模式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最嚴版權令”,各大網站下線未授權音樂作品累計達220余萬首,超過300家網絡音樂平臺關閉,網絡音樂版權秩序明顯好轉。
據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為40.2億元,增長67.2%。隨著版權市場逐漸規范,在線音樂市場發展邁入新階段。
伴隨政策收緊,接連出現了版權收割與并購。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整合,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網易云音樂4家網絡音樂集團割據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
據報道,騰訊音樂早就開始與各大唱片公司進行版權合作,多年積累后已占據全行業八九成的音樂版權,擁有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索尼、華納、環球的音樂版權;阿里音樂則獲得了滾石、華研國際、S.M.娛樂的版權;網易云音樂通過二次授權,從騰訊音樂獲得了大量版權,用戶規模達到兩億;百度音樂隨著太合音樂集團入駐,也具備了一定實力。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音樂版權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并催生了新的盈利模式。政府要鼓勵有益的傳播形式,加強版權教育,推動產業的良性循環。
編輯:梁霄
關鍵詞:版權戰 盈利賽 網絡音樂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