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海口"海撈文物"調查:走私?詐騙?疑似文物從哪來
漁民家里擺滿“文物”
在瓊海市,記者輾轉聯系上當地一位收藏界人士。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界人士告訴記者,“潭門鎮漁民經常到西沙打魚,從西沙意外打撈出來大量文物”。
在他的陪同下,記者從瓊海市區趕到潭門港時,臨近中午時分,十幾位漁民在港口擺著海鮮攤位,賣對蝦、石斑魚、硨磲、貝殼,港口的漁船一艘挨著一艘。
潭門鎮地處瓊海市東部沿海,距離城區大約20公里,東面環海,南鄰博鰲。當地有兩個港口,其中,潭門港是漁港。公開資料顯示,至遲自明朝始,潭門鎮人就在南海打魚討生活,經常活動的海域包括西沙和南沙。
南海不但有海產品,還有豐富的海底文化遺存。
《人民日報》2011年11月中旬的一篇報道稱,當年四五月間,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共巡查了西沙48處水下文化遺存,發現盜掘面積占遺存面積50%以上的有26處,有些沉船遺址中心區域已被盜掘一空。
來自中國新聞網的報道稱:2000年以來,僅潭門邊防派出所就繳獲各類水下文物2000余件,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文物1000余件。
另有中國新聞網2012年6月14日的報道稱,海南省文物局時任局長王亦平對媒體記者介紹說,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為124艘,按船貨平均運載量計算可達5萬件,目前發現的沉船總量在不斷增加”。
2012年7月,《海南日報》刊發的一篇報道,提及1996年西沙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被發現后,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來自海南省內外的不法人員齊聚潭門,非法撈取西沙水下文物,一些當地漁民甚至改行成為“文物販子”。
站在潭門港岸邊,那位當地收藏界人士指著港口說:“潭門當地的一些漁民從這里出海,回到這里的時候,有的就帶回從海里撈起來的‘文物’,東西五花八門,撈起來就賣了。”
這位收藏界人士說,2015年年底,他聽說一件事,“有一個船老大在西沙發現了一艘沉船,撈上來很多東西”。
“這一次非比尋常。”從那時起,這位收藏界人士一直關注此事。
記者追問,“這些被稱為文物的東西到底是從什么地方撈出來的?”
這位人士說,“船老大特別神秘,誰都不見,沒人知道具體是在哪里撈上來的”。
他告訴記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跟隨一名從海口到潭門收購文物的人進入一個“出貨”的漁民家,看見這名漁民家里擺滿了撈上來的疑似文物。據這名漁民講述,已經有人帶著成箱的現金買走漁家打撈上來的幾千件疑似文物。
編輯:梁霄
關鍵詞:海口 走私 詐騙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