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正定篇

2017年03月20日 09:32 |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在陜北,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在正定,他實現了改善農民生活的承諾;在80年代末的寧德,他說“當官不要想發財”。跟隨央視原創微視頻,一起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

張銀耀(時任正定縣委辦公室干部):(畫外音)他來了以后,首先把調查研究作為他的第一要務,就經常騎著自行車到各個公社,各個生產大隊,還有農戶里去調查研究。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趙德潤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趙德潤(71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84年通訊《正定翻身記》采寫記者):我在正定采訪習近平同志,到現在已經33年了。在1984年,我們第一次見面,第一次見到習近平同志是4月17號。

點擊進入下一頁

解說:上世紀70年代,正定縣當時是全國有名的農業學大寨先進縣,是北方地區糧食生產最早“上綱要”(畝產400斤)、“過黃河”(畝產500斤)、“跨長江”(畝產800斤)的縣,曾以我國北方糧食高產縣而名揚一時。頭戴高產的帽子,其實很多人家連溫飽都沒有解決。

趙德潤(71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高產縣”被認為是個桂冠,是個政績,老百姓的日子還是很窮的,有時候口糧不夠需要到其他縣買高價糧。當時 征購任務是7600萬斤,他這個縣的人口40萬,平均每個人給國家貢獻190斤,后來有一個縣委副書記呂玉蘭,兩人對農業都非常熟悉。他們就商量向這個國 家提出來,能夠減賦,給農民減負。

程寶懷(時任正定縣縣長):近平同志跟我說了,他說老程,這個實事求是,這是黨的光榮傳統。這兩個人就給中央寫了個信,反映了這個高征購問題。

趙德潤:最后這個,國家給減掉了2800萬斤。這對正定來說是一個減負。

解說:如何讓正定人民盡快富起來,是習近平一直思考的事情。1981年底正定縣人均收入每天只有4角錢,農民辛苦干一年,連買油鹽醬醋的錢都不夠。

趙德潤(71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談到要有規劃,要摸清正定經濟發展的規律是什么,改變過去的盲人騎瞎馬,朝令夕改,改變這種狀況。

因為我采訪接觸很多縣委書記,我感覺這個31歲的縣委書記不一般,他對正定的治理,我感覺他,不是光從正定的角度考慮,他從全國的眼光來看正定。你比如說他講要背靠大樹好乘涼,那大樹是什么,大樹就是專家學者。

點擊進入下一頁

解說:1983年初,在習近平的主持下,縣委縣政府出臺《招賢納士九條規定》,刊登在河北日報頭版頭條上,吸引眾多有志之士自愿來到正定。習近平還 親筆書信給全國各行各業的一百位知名專家、學者、教授,寫去一封封熱情洋溢的邀請信。愿意來到正定,為正定發展貢獻智慧的專家很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經 濟學家于光遠,河北化工學院名譽院長,老教育家潘承孝等專家學者。當時世界著名的眼科專家張曉樓,不顧年事已高,身有疾病,多次帶著專家學者來正定培訓業 務人員。習近平同志根據正定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方調查研究,為正定經濟發展提出了一個發展戰略,那就是走“半城郊型”的經濟發展之路。

點擊進入下一頁

趙德潤(71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提出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那么就提出二十字方針,叫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長,補其所 短,應其所變。今天看來二十字方針也相當棒。你城市我就是為你服務的,你缺什么我給你補,包括這個種植、養殖,后來發展起來以后,對石家莊是一個很大的補 充。

點擊進入下一頁

解說:事實證明,“半城郊型”經濟發展之路對于正定來說是正確的道路,是一個可持續性發展之路。

趙德潤:這實現了他自己承諾,他說就是要改善農民的生活。

習近平:我覺得我還是一個比較努力的人,還是一個能夠自己去提醒自己,約束自己,為了一個目標去實施的人,而且現在還在繼續堅持著。我也希望我一輩子能夠堅持下去,做成我既定的人生的事情。而這個事情我覺得不多,最多就是這么一件事,我想就是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習近平:(畫外音)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聲音來源:2016年10月21日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追尋 習近平的初心 正定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