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甘肅慶陽老區扶貧干部“三姊妹”:“走親戚”解貧困
王萬芳在貧困戶入戶調查時,走進演武鄉佛岔村馬忠玲家和殘疾老人在一起。 侯志雄 攝
鄉鎮工作“全面手”
參加工作14年中有13年在鄉鎮工作。眼前的王萬芳話語不多,身上透出樸實。她曾是環縣演武鄉副鄉長兼扶貧工作站站長,同時還兼任佛岔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勤快踏實”是同事們對她的評價。
環縣十年九旱,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成為當地農民的首位產業,秋季農忙時,王萬芳拿起鐮刀、鐵鍬與村民們一起干,至今她的手掌上還有一層繭。
佛岔組村民徐明權至今難忘,家中的窯洞由于暴雨導致裂縫滲水,是王萬芳幫忙搭起了帳篷臨時居住,又積極爭取了危房改造資金,幫他建起了三間新房。佛岔村村民白鳳榮在王萬芳的鼓勵下,建起了養殖合作社,并帶領村民擴大了養殖業,村里的羊存欄由不足3000只增加到了4200只。
佛岔村梁山組地理條件較差,王萬芳先后協調爭取了農電網改造、2000多畝梯田建設、通村油路、村組砂礫路和漫水橋建設。一畝地的玉米收入1000元對于當地農民已是達到了頂峰,但離致富尚差距離。王萬芳適時引導村民栽植蘋果、核桃樹,全村也新發展蘋果120多畝,栽植核桃150畝。
在精準扶貧中,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口糧田是否達標,有哪些致富產業……全鄉9個村的指標王萬芳諳熟在心。在和她的交談中,她隨口就能說出哪個村哪一項指標的具體數字。
談起家庭,王萬芳顯出無奈,許多次忙完工作準備給家里打個電話,鐘表已經指向了凌晨兩三點,她說:“只能拿起孩子的相冊翻來翻去,默默地流淚。”
編輯:梁霄
關鍵詞:甘肅 扶貧干部 解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