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扶貧難在觀念:小伙寧愿家徒四壁也不出去
次日一早便踏上尋訪的路。山里的清晨來得特別早,路兩旁的攀枝花樹葉繁密。天空清朗,云朵舒展聚散。相較北京的霧霾穹頂,這里真是一個呼吸的好地方。田居生活不愧是詩意人生的烏托邦。
60歲的李義華媽(當地很多人沒有正式的名字,一些老人就是簡單地在兒女的名字后加上了與之的親屬關系)住在高黎貢山上。老伴去世多年,僅有的兩個女兒都已嫁到外省多年。根據當地習俗,女兒出嫁后不會再回娘家。老人獨居多年,幾塊斷裂木板拼搭起來的一間小木棚是她幾十年來的家。木棚外,幾個碗口大的小南瓜是唯一的食材。木棚里,一側是木頭堆疊的單人床,被帳殘破。另一側是烤火的柴堆。見我們到訪,老人趕忙顫顫巍巍地往快熄滅的火里添了好幾根樹枝。木棚沒有照明工具,黑暗壓抑,四面透風,即便烤著火也幾乎沒有暖意。已經入冬,老人卻只穿了兩件單衣,赤腳踩著一雙破舊的軍膠鞋。語言不通,當地的村干部充當起臨時的“翻譯”。往復幾次,老人才聽明白我們的來意。不知是否由于眼疾,她話不多,只是一直在用手掌擦抹眼淚。
這些山上村民的家距離最近的縣城也要驅車幾十公里。天黑前起身告辭,老人連連說著“好好的,好好的。”彎曲起伏的漫漫山路扭轉顛簸得人幾近嘔吐,山外仍是山,讓人理解撕心裂肺甚至肝腸寸斷的形象含義。
在云南,像這位老人一樣的農村貧困人口至今仍有471萬,數量居全國第二。老人所居住的滇西邊境山區,與烏蒙山片區、滇貴黔石漠化區和迪慶藏族聚居區,一同構成了云南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匯聚了15個州市91個片區縣的深度貧困人口,貧困地數量居全國第一。山清水秀的彩云之南,在保有自然瑰寶與民族風采的同時,也同樣橫貫著絕對數龐大的農村貧困人口,橫貫著這些村民世代居住的條件惡劣且交通不便的深山區、石山區和高寒山區。而這,正是我們20年來扎根怒江的決意,也是我們20年來難離怒江的沉痛。
福貢縣無業小伙普阿臺家的小娃滿兩歲了,剛見我們的時候有些怕生,一直窩在家人懷里。沒過多久,他就開始一次一次跑到我身邊。我抱起他來,他的小腦袋輕輕靠在我肩上,朝我甜甜地笑。
編輯:梁霄
關鍵詞:扶貧 家徒四壁 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