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在陸臺商感嘆“回臺灣不適應”
移動支付成習慣 在陸臺商感嘆“回臺灣不適應”
到了吃飯時間,打開手機軟件下一單,就能“坐等”外賣送到跟前;指尖點一點就能招來出租車,用手機支付車費后不忘評價車主……這是臺商陳豪翔的日常生活狀態。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信息經濟已做到線上與線下、實體與虛擬、生產與生活“一網打盡”。而在大陸生活的臺商們也融入到這種“云端”生活,紛紛感嘆移動支付太過方便。
66歲的臺商曾盛明告訴記者,他曾經在浙江寧波一家街邊面店吃飯,待到結賬時,頭發花白的店主指著墻角處的二維碼,讓他“掃一掃”付款。“現在大陸很多比我年紀還大的人,也都會用智能手機線上支付,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紀正義在大陸做生意已有10余年,手機中早已裝有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我現在出門都很少帶現金,基本上是帶著100元人民幣應急。”紀正義打趣說,現在回臺灣好像有點不適應了,因為在臺灣購物還是使用現金和信用卡比較普遍。
“在臺灣,由于第三方支付工具沒有這么方便,不少人還是習慣使用悠游卡或是信用卡來消費,不僅只能在指定地點使用,還需要刷卡裝備。而在大陸,即使在路邊的一個小攤買瓶水,手機直接‘嘀’一下就好了。”紀正義說。
“今年過年回臺灣時,到了超市,我還是很習慣地把手機拿出來掃碼付款,等到我老婆提醒我時,我才反應過來。”臺商陳豪翔告訴記者,大到商場、超市,小到菜市場、路邊攤,他基本都用支付寶付款,早已習慣。
誠然,移動支付已席卷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1月,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發布了2016年全民賬單:2016年有4.5億實名用戶使用支付寶,其中71%的支付筆數發生在移動端,“80后”人均支付金額已超過12萬元人民幣,“90后”使用移動支付更是高達91%。
如今,已是移動支付“忠實粉絲”的紀正義感嘆,“10多年前,兩岸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都是剛剛起步,并沒有太大差別。但近兩年,我親眼見證了大陸移動互聯網以高速狀態蓬勃發展,可以說,如今大陸移動支付的普及和互聯網服務是全球領先的。”
除了移動支付不斷“攻城掠地”,大陸城市中的“智慧應用”也是無處不在。比如,杭州市城管委與微信“城市服務”平臺開展合作,通過微信就可查詢到周邊停車泊位服務點信息,找車位不需要再兜圈子;“杭州智慧醫療”服務也入駐了支付寶城市服務,可在線預約掛號、市民卡健康卡在線充值……
紀正義感嘆:“智慧因子無處不在,從沒想過移動互聯對生活的改變可以這么大,通過一部手機就可完成所有事情。”
互聯網時代的闊步到來,除了帶來生活的便利,也賦予各大產業新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年輕足跡開始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融入到大陸互聯網創業的熱潮之中。
陳豪翔就是其中一員。
如今,陳豪翔在大陸進行臺灣Lanew鞋業的互聯網事業拓展。他告訴記者,老一輩臺商來大陸,通常是做房地產、制造業,但大陸實在太大了,常常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打開通路。但現在只要通過網絡平臺就可以拓展大陸市場,不僅省時省力,也降低交易風險。
“我們在天貓、京東都有開店,以浙江為大本營,通過網絡輻射到整個大陸市場。”陳豪翔認為,年輕一輩正好趕上了互聯網浪潮,而這一過程中,臺灣青年需要思考如何把臺灣的“軟實力”發揮出來,但不能把臺灣的東西原封不動地照搬。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塑造品牌和重建商業模式,如此才能應對競爭。(據中新社杭州電 記者李佳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支付 大陸 臺商 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