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從企業“稅單”看營改增改革成效
上海:從企業“稅單”看營改增改革成效
新華社上海2月27日電(記者周琳)作為首批開展試點的城市,上海推行營改增時間最長。究竟這一政策給企業送的“減負紅包”去了哪里,用來做了什么?記者走訪了滬上幾家不同類型的企業。
——去向一:用政策惠及消費者
“自2016年5月1日營改增實施以來,攜程國際旅行社總體減稅200多萬元了。”上海攜程國際旅行社的財務總監王輝說,新稅制下公司如果提供跨境旅游服務,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就會將政策和產品結合,讓顧客也同時跟著企業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利好。”
王輝說,旅游業作為一般服務業,繳納營業稅時的稅率為5%,營改增后稅率變成6%。但只要求加強財務管理、用好政策,想要拿到“減稅”的紅包并不是難事。由于目前的營改增政策,對旅游行業原營業稅稅制下“差額征收”的政策予以了保留,同時又因增值稅自帶的“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特性,使從事旅游行業的企業獲得了更大的“減負空間”。
“新的稅制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業務。”王輝說,只有在設計產品時做好結合,才能讓政策的利好惠及更大范圍。
——去向二:再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承擔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設的上海冠東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它的“稅單”近年來也很突出:2012年,冠東利潤才5000余萬元,繳納企業所得稅800余萬元;到了2015年,利潤已經超過11億元,增長近20倍。同時,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也隨之大幅增加,增長近35倍,繳納稅款超過2.8億元。
“冠東公司發展良好,受益于洋山深水港大力開發,與中央實施的營改增政策也密不可分。”該公司的投資方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戌源舉例,2012年洋山保稅港區開始實行營改增,集團下屬14家注冊在這里的企業,累計減輕稅負2.82%。政策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從而促進生產經營,幫助企業擴大投資、發展做大,繼而又產出更大的稅收,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去向三:促轉型助專業運營
除了直接給企業減負、惠及民生以外,實施“營改增”后還對企業的主副業分離、產業轉型升級起到積極作用,從而積極推動服務業的發展。
以順豐速運為例,按照現行增值稅的稅制,運輸服務的稅率是11%,而其他輔助物流服務的稅率是6%。2013年8月,順豐速運將“同城收派”和“異地運輸”業務進行劃分,單獨設立運輸公司,將速運板塊中的運輸業務進行剝離。
這樣,一方面原本的輔助物流享受了6%的較低稅率,另一方面新設立的運輸公司進行獨立結算,并走向了市場,從而使這個運輸公司也可根據資源配置的需求,對外承接其他運輸業務,更有利推進了運輸公司的專業化運營。
“在上述兩項業務獨立之后,2014年,新設立的運輸公司收入就達到了1.4億元,并在2015年、2016年實現了持續增長,同時該運輸公司承接外界業務的占比也已近10%。”上海順豐速運的財務總監陳泓如說,順豐速運自身從2014年減負300多萬元,減負比例0.22%,到2016年減負比例達到了0.49%。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營改增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