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書畫現場頭條書畫現場頭條

畫家張仃的筆墨世界:可游可讀“它山”石

2017年02月28日 10:08 | 作者:記者 于園媛 郭俊鋒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我尊重傳統,熱愛傳統,同時又在同傳統打仗,盡量不要傳統。”自畫像里的張仃碩大的腦袋,頭發向后蓬起,厚厚的髭須蓋住嘴唇,眼角泛起笑意,似乎不像要“打仗”的樣子。

《巨木贊》 張仃 94×440厘米 1981年 配圖由中國美術館提供

《苗家繡女》 張仃 68×68厘米 20世紀60年代 配圖由中國美術館提供

在友人眼里,張仃自帶氣場,詩人艾青說“張仃到哪里,摩登就到哪里”,漫畫家華君武說他的藝術風格是“畢加索加城隍廟”。這個在延安窯洞的黃土墻上掛著畢加索女人畫像的“前衛”藝術家,卻一生不離中國筆墨傳統和民間土壤,被稱為“中國美術的驕傲”。

適逢張仃百歲誕辰,中國美術館“它山之石——張仃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展”開幕,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畫家的筆墨之境、藝術之心。

江南山水潤我筆墨

走進展廳,一幅幅對景寫生的小景畫作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畫面上的蘇州園林亭閣雅致,林木清秀,相得益彰。富陽村頭,遠山青黛,村舍儼然,一位女子倚門而立,路上一輛驢車駛過,農夫正舉起鞭子輕輕吆喝。港灣小鎮,層巒郁郁蔥蔥,黑瓦白墻的房屋排列有致,幾艘烏篷船停靠在江邊。所有的畫面上都呈現出一派清新雅麗、情趣盎然的景象。據說這組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江南寫生組畫在當時的中國美術界引起極大的轟動。

1954年,張仃37歲。他從延安走來,走進北京,走進中央美術學院。那時候,中國畫面臨如何為人民服務、為新中國服務的問題。千年的筆墨如何跟隨時代腳步?張仃決定走到生活里去。他和李可染及回國不久的羅銘三人,從杭州到紹興、富春江、蘇州等地,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江南寫生。

氣象萬千的江南風光和生機勃勃的生活啟發著他們的筆墨。張仃以西方繪畫對景寫生的方式,直接用毛筆在宣紙上現場繪制,筆法遒勁,皴擦點染并施,畫中的明暗、透視以及對于光影的運用,是過去中國畫中罕見的。“對景造境”的直接寫生,表現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當時被視為創舉,這是他們身體力行的“師造化”:用中國畫的工具直接描繪大自然,從大好河山里尋找中國畫新的意境、新的技法,也尋找自己的藝術新路。

焦墨寫生枯筆萬象

沿著展廳行走,穿越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再到七八十年代,一直到90年代,可以看到張仃的筆墨越來越純粹,色彩從早期的清新蔥蘢變成了枯筆勁線。

此次展出的《太行秋收》《雨后千山鐵鑄成》《鷹嘴巖》等作品,畫面只有純粹的黑與明晰的白,濃重的焦墨勾勒出山峰的深邃險要,稍淺的黑色皴擦出巖石的明暗面,以硬筆落紙,只一黑色,層次全生。展品中尤其氣勢雄闊的是懸掛于展廳正中的一幅《巨木贊》,畫的是南疆風沙中枯死的楊柳樹。巨木的線條扭曲遒勁,凌厲詭譎,氣勢逼人,畫家的筆如火焰般在4.4米的長卷上燃燒,蕩氣回腸。如此驚天地泣鬼神的場景,實在為傳統中國畫所少有。

焦墨又可稱為枯筆、渴筆、竭墨,焦墨寫生摒棄了傳統水墨“用墨之法全在用水”的方法,既不在畫筆上用水稀釋墨汁,也不用淡墨在畫面上調節虛實層次,筆的神奇作用成為關鍵,提、按、皴、擦,完全靠線條和墨點的變化傳神寫意。陳丹青曾評價張仃的畫“可游可讀”,所謂可游者,非指風景,而在手腕法度之間,調度紛繁遼遠的景致手到擒來,尋常角落也取舍隨意、涉筆成篇;所謂可讀者,非指技巧,而在景物的翔實生動,畫中名山巨川僻地荒村,舉凡樹石屋舍庭院廊廟,俱皆宛然可親,極富人間氣。

“它山”石巍然天地

張仃,號它山,生于1917年。早在延安時期,張仃便因其時尚的設計有了“摩登”的代號,他喜愛畢加索,摯愛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畢加索加城隍廟”的藝術風格使他融匯東西,獨樹一幟。

有人曾說,放眼20世紀的中國,藝術界再也找不出一位像張仃這樣百科全書式的“大美術家”:早年以悲郁沉雄的抗戰漫畫投身革命;新中國成立后參與國徽設計、第一套紀念郵票設計;設計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片《哪吒鬧海》美術形象;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引人矚目的首都機場、長城飯店等處的巨幅壁畫;晚年意境蒼茫的焦墨山水……近80載藝術生涯里,張仃先生跨越漫畫、實用美術、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舞臺美術、動畫電影、裝飾繪畫、壁畫、中國畫、書法、藝術批評、美術教育等諸多門類,并在諸多領域均有卓越建樹,幾乎映照了中國近現代史的每一個重要時段和事件。

此次中國美術館精選的30多幅張仃繪畫作品,不過滄海一粟,但仍可見畫家藝術風格的精髓以及不同時期的變化。人們看到,時時都在突破成法、突破自我的“它山”石,巍然天地。(記者 于園媛 郭俊鋒)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仃 畫家張仃 筆墨世界 它山 江南山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