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三農”發展
自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以來,在各級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涌現、茁壯成長,成為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家庭農場為87.7萬個,截止到2013年,我國龍頭企業為12.34萬個,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國各類農民合作社為128.9萬個。
相對于傳統經營主體而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資金、技術、土地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一期)報告》重點分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潛力以及經濟績效。其分析結果顯示,相對于傳統農業經營主體而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教育水平更高、更加年輕化和男性化,同時擁有的社會資源更多,經營規模更大以及盈利水平更高。正是由于這一特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完成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中被寄予很大希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國務院頒布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指出,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能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承包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普通農戶分享農業規模經營收益。
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能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令人遺憾的是,至今沒有一家機構從第三方的視角通過嚴肅的抽樣調查方法來獲取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微觀調查數據。因此,現有有關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民、農村和農業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的判斷也大都缺乏數據支撐。從這個角度上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二期)報告》以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微觀調查數據為支撐,從農業、農民和農村三個視角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能力,為科學認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提供了詳實的一手數據,為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對于以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狀況相關研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二期)報告》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數據詳實。該《報告》分析所依據的樣本數量為2615個,其中包括100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樣本,1287個家庭農場、專業大戶樣本,319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樣本。與以往相關研究相比,該樣本量更為豐富。調查設計中,有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的問題,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各自輻射帶動作用的具體特點,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度量。
第二,分析全面。該《報告》從農業、農民和農村三個視角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進行了分析。在三個視角的基礎上,《報告》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進一步細化為農戶帶動規模、金融支持、技術支持、信息支持、公共物品供給、就業機會創造、標準化生產、三產融合和涉農業務收入9個維度,比較全面地包含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層面。此外,該《報告》不但考察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還考察了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的制約因素。分析不但全面而且具有一定深度。
第三,注重比較。《報告》在考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能力時,通過與相關主體相似作用的比較來判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的強弱,同時注重對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在不同時點的差異,以此來判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的趨勢,并且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同一框架來分析不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輻射帶動能力方面的差異。
第四,結論新穎。通過詳實的調查數據,該《報告》的很多發現不但細致深入,而且十分新穎。如在農民帶動方面,《報告》發現,大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起了利益聯結機制,對農戶有所帶動,但是帶動規模還比較小,僅帶動了全國8%左右的農戶;在對農村的帶動方面,《報告》發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年用于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支出相當于政府農村公共財政支出的17%,每年可以實現全國13%至19%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這些結論非常量化,對于深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認識大有幫助。此外,《報告》發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涉及較多的帶動層面是涉農業務收入、農戶帶動、就業帶動、標準化生產,但是在三產融合、技術支持、公共物品供給、信息支持和金融支持方面涉及的新型農業主體尚不是很多,同時還發現位于西部地區、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水平越高、經營規模越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就越強。這些發現相對于以往研究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同時政策含義也更為突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阮榮平 周 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 主體 新型 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