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成藥改名:老字號老品牌名字或消失 為何要改?
成本有多大? 云南白藥預估損失超100億元
李勁認為,如果按照目前的意見稿實施,許多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將受到較大影響。“假如云南白藥需要改名,那么云南白藥115年樹立起來的品牌、聲譽、公眾認知或將坍塌,預估損失將超過100億元。”
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立家說:“改名意味包裝材料、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簽通通需要變更,生產包裝成本姑且可以計算、承受,但對于老字號品牌而言,更名帶來的無形損失非常大,還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進行二次市場培育,讓消費者知道更名后的產品就是原來用慣了的老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藥企來說,更名后需要到當地食藥監局重新注冊,對于更名量大的企業而言,注冊費用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各地收費價格不一樣,少數省份不收費,大部分省份都是收費的。在北京一個產品就要交6600元。”該人士說,他所在的企業有35個產品或將涉及改名,光注冊費就得23萬余元。
改名為了啥? 為治理“名不驚人不罷休”亂象
記者調查發現,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主管部門就已提出對中成藥命名進行規范。1997年,由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明確提出了中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放射性藥品以及診斷藥品的命名原則。
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稿的命名新規正是依據通用名稱中提出的各項原則。
近年來,百姓對藥品、保健藥品需求日趨旺盛,打著保健品旗號的中成藥夸大式命名亂象頻出。業內人士介紹,個別藥企生產的中成藥品質良莠不齊,卻在命名上“名不驚人不罷休”,隨意吹噓療效,導致很多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規范中成藥命名勢在必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表示,該項工作開展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嚴格規范。對已上市中成藥中,名稱中存在夸大療效、含迷信和低俗不雅用語的,要求企業重新命名。二是分類實施。對已上市產品和新申報產品予以區分。對已上市中藥,擬區分屬夸大、暗示療效還是屬于命名不規范,對不規范問題將循序漸進予以處理。三是合理過渡。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產品更名后采取適當的過渡措施。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王英說,已于近日召開座談會,組織會員企業認真討論,將意見集中報送食藥監總局。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成藥 老品牌 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