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共享單車”,有共治才有共享
當前,全國共享單車已有數百萬輛。記者調查發現,在共享單車越來越流行的同時,亂停亂放、惡意破壞甚至直接騎回家等不文明現象頻發。
共享單車是不折不扣的“當紅炸子雞”,有人看到了上百億計的估值,有人感受到了方便,更有人斷言“誰能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誰能賺大錢”。的確,共享單車面世,絕非偶然,它的確滿足了上班族現實所需。
也許正因為錢景可期,眾多“殺紅了眼”的資本競相投資共享單車,鉚勁燒錢圈地。不完全統計,已有數十家企業踏入共享單車領域,比較知名的就有摩拜、ofo、小藍、優拜、騎唄等數家。各家顏色各異,以增加區分度,以至有網友戲稱“顏色都不夠用了”;群雄逐鹿,單車扎堆,也讓人疑惑,哪有這么多地方停單車?
更有人擔心,資本紛紛燒錢不怕打水漂?這還真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正如有學者稱,每個顧客交的押金,應該超過自行車的成本。單車對公司而言只是幌子,這跟麥當勞不靠賣漢堡而靠地產賺錢是一個道理。
資本逐利,無可厚非。與單車熱相伴隨的則是這類消息——僅在2月8日就有多地媒體報道:昆明街頭共享單車,每天六七十輛“受傷”;誰這么沒公德,共享單車又上樹了,事發地是成都市金牛區長慶路;亂停放、惡意損毀,共享單車問題多,福州城管如何管?而此前,北上廣深等率先發展共享單車的城市,同樣出現類似問題。如此種種,意味著共享單車出現問題的地方,絕非一城一地。對此,政府部門管不管?不管,涉嫌失職;管,如何管?如果一管就死又該如何?
最關鍵的是,這事是不是該交給政府管?凡事都由政府出面,甚至管到“毛細血管”的層面,既加重了政府的負擔,又可能導致有形之手面面俱到反而管不好的負面效應。管,不只是官的事,除了共享單車的企業,普通公民是不是也可以參與到管理的過程中來?
去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公布了《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劍指共享單車。值得提及的是,在深圳共投放30萬輛左右共享單車的4家企業前不久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公平競爭,有序投放車輛,保證車輛投放的進度和規模與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相適應。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一方面共享單車的企業主動承擔責任,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不缺席監管。兩者實現良性互動,在相互“試探”中尋求利益最大化,既不把共享單車管死,也減少蘿卜快了不洗泥的弊端,才是用戶最希望看到的。
掃碼就騎,隨騎隨走,但是,共享單車不可能單兵突進。對新生事物應放手鼓勵的同時,配以有節制且有效果的監管,新生事物才有前景可言,而不至于水土不服。也許誰都不希望共享單車一路趔趔趄趄,出師未捷身先死,也不希望資本過于嗜利,把用戶當賺錢工具,而想要規避這些情況,單車共享的前提應當是共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共享單車 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