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絡文學倚重寫作軟件是自掘墳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年來,網絡小說被指涉嫌抄襲的情況屢屢成為社會熱點話題。有網絡作家爆料,花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就能在淘寶買到“寫作軟件”,按照模板從已有的作品中摘抄、組合成新的小說。有業內人士將網絡文學抄襲泛濫的現象稱為“盜墓文化”,網絡文學抄襲背后到底深藏什么不為人知的事情?抄襲泛濫難道就治不了了嗎?
近年來,網絡文學快速發展,在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文學風格,收獲不少點擊率外,一些網絡作者東拼西湊出文章,甚至靠“寫作軟件”出文章的現象已然出現。表面上成就了網絡文學的大發展,實際上已經成為網絡文學成長的絆腳石。
網絡文學能夠爆發式增長,優勢在于網絡的快速傳播,但這又是一把雙刃劍。快速傳播性,既提供了舞臺,也提出了高效率更新的要求。閱讀市場的強烈需求,與網絡寫手更新之間必然存在供需矛盾。再加上網絡平臺的謀利性,作者對打賞等的難抵誘惑,加劇了網絡寫手偏重于網絡文學“量”上有突破,也就導致了抄襲成風,誘發了“寫作軟件”登堂入室,網絡文學千篇一律也就不足為怪。
就像30年前的春晚因經典作品而成就春晚,究其原因在于扎根生活用心創作,而日后因脫離生活,春晚倍受吐槽一樣。網絡文學也同樣受到讀者的審視。讀者的閱讀水準也在不斷提升。靠“寫作軟件”成就的網絡文學,雖然一時滿足了讀者的需求,但日子一長,讀者就會知道誰家的網絡文學是原創,有寫作造詣,有深度,有思想,誰家的網絡文學是“文抄公”所賜,表現在閱讀量上就會天壤之別。
同時,作為網絡文學的原創隊伍,原創作者必然也會對抄襲者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依法應對。近幾年來,部分網絡小說改編的熱播劇被指抄襲嚴重。一些作家紛紛拿起法律武器向抄襲風宣戰,已然為網絡文學敲響了警鐘,也應該成為網絡文學自救的集結號。
網絡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領域,一塊陣地。占領并堅守這片陣地,每一個網絡文學作者責無旁貸。靠抄襲、拼湊,甚至靠“寫作軟件”搞網絡文學,是搞不出令人膾炙人口的文學佳作的。到頭來,只能是抄襲成風,炒冷飯不斷。久而久之,網絡文學這塊蛋糕,就會砸在自己手里。
網絡文學既然是文學的一部分,就必需扎根基層,扎根現實。網絡寫手是網絡文學的生產者,只有每一個作者用心創作,才能成就佳作頻出的網絡文學陣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網絡寫作就需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恒心,就需要尊重文學創作的規律。即便網絡文學追求點擊量和商業利益,但也不能拿拼湊文章對付讀者,拿網絡文學當兒戲。
目前,“質量勝不過更新量”雖早已是網文圈眾所周知的生存法則,但確是極為短視的。在充分利用網絡文學競爭力大的優勢的同時,網絡文學創作者尤其要保持創作定力,要在出精品上做文章。外部也應該為網絡文學的生存繁榮提供有益指引和規范,加強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否則,網絡作家只能紅極一時最后難逃被市場拋棄的命運,網絡文學也終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這不是網絡文學的方向。(張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網絡 文學 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