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傳統節氣還能否跟上氣候變化? 要傳承也要發展

2017年02月04日 09:11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二十四節氣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

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對于我國其他地區來說,同一節氣所描繪的情況可能有很大不同。另外,伴隨著氣候變暖的趨勢,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也在弱化。

一位東北農業專家對宋英杰講述的一個變化,讓他印象深刻。“在40年前,我們勸農民開春的時候一定要晚耕種,有一個諺語勸他千萬別著急,叫‘立夏到小滿,種啥都不晚’。40年過去了,我們現在是讓他趕緊早種,因為氣候暖了,早種也沒關系,叫‘谷雨到立夏,種啥都不怕’。在耕種的問題上,一早一晚,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北京等地有句諺語說,‘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就是說到9月初,蚊子就不叮人了。但現在基本都是‘喝了寒露水,蚊子閉了嘴’,就是說過了‘十一’一段時間,蚊子才不咬人了。只要你注意觀察,就能發現氣候變化當中的某種細節。”宋英杰說,二十四節氣和氣候變化,是他即將要開展的一個研究課題,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天氣氣候的明顯變化,二十四節氣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是否仍有參考價值?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留喜認為,盡管如今二十四節氣時間已經固定,但從歷史發展來看,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是動態的、不斷豐富的。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老百姓結合當時的氣候及農業種植條件,與時俱進地將二十四節氣本地化。近現代以來,農民也根據氣溫、降水、物候的變化不斷賦予節氣新的內涵,動態地修改和完善了與節氣相關的農諺。

“在廣大農村地區,二十四節氣仍深受農民朋友們的認可和喜愛。‘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谷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延遲’等節氣諺語朗朗上口、廣為流傳,成為農民安排農事的依據。正是由于二十四節氣動態變化的內涵,它依然可以為當前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參考。”毛留喜說。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之光表示,二十四節氣對我們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實用價值。比如,從現在十分流行的中醫養生來看,秋季起于立秋節氣,緊鄰大暑,又熱又濕;秋季結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氣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雖然同在一個季節,但氣候卻完全相反,醫生遇到的季節病和中醫養生需要預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養生簡單地跟著四季走還不夠,更要跟著節氣走。

“節氣和我們的生活若即若離,但實際上,常常是在我們不自知的情況下,潤澤著我們對萬千氣象的體驗。”宋英杰認為,盡管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二十四節氣對于農事的指導功能逐漸減弱,但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彰顯了中國人對宇宙和自然界認知的獨特性及其實踐活動的豐富性。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獨特的、完整的,已經浸潤到我們的血脈甚至基因中,使得中國人的生活具有韻律之美,可以說是中國人生活的‘標點句讀’。”宋英杰說。

編輯:梁霄

01 02 03

關鍵詞:傳統 節氣 氣候 變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