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未來——寫在習近平主席2017年首次出訪之際
“習近平主席將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藍圖……”2017年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前夕,中外記者涌向外交部藍廳,搶發出訪信息,期待精彩行程。
人們的耳邊響起2017年到來之際,習近平主席發表的新年賀詞:“我真誠希望,國際社會攜起手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把我們這個星球建設得更加和平、更加繁榮。”
始終如一的“希望”,承載著中國對于人類未來的祝福與暢想,凝聚了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建設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24次出訪,足跡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51個國家。堅實步履鋪就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為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首次出訪,習近平主席將如何闡釋“人類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將到哪里去”這一人類發展的重要命題。人們等待著答案,期待中國領導人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作出深刻闡釋。
古老的中國智慧煥發新生機
“命運共同體”一詞,植根于傳承千百年的中華文化。
追本溯源,這一概念可以在“和”文化中找到源頭。“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
外交是歷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對“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華文化的接續傳承,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等中國外交理念一脈相承。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當今世界潮流與歷史大勢,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責任擔當。
“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的“蝴蝶效應”聞名于世。當今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聯系,從自然環境到社會經濟再到政治外交,“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立體網狀結構已逐漸形成,聯動效應無處不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已成為現實寫照。
世界經濟疲弱,低增長、低利率、低貿易和低均衡的態勢成為不少國家的通病;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壁壘成為導致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減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貧富差距明顯,8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面對種種發展困境,該如何推進共同繁榮、給全球經濟注入持久的增長動力?
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給小島國和沿海發達城市帶來滅頂之災;資源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嚴重威脅到人類文明的延續;關于人工智能導致人類毀滅的擔憂一度甚囂塵上……面對關系存亡的種種隱憂,該如何書寫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捍衛人類共同的家園?
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前,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細心觀望,越來越多的人在越來越多的全球性挑戰面前,認清了一個道理: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唯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胸襟,“窮則變,變則通”的眼光,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
有專家斷言:“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原本應有的生存狀態,但是這種原本應有的狀態卻屢遭人為破壞而急需再造。”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中國在深刻把握時代潮流與歷史大勢的基礎上,呈現給世界獨具東方智慧的解決方案。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同各國共同發展有機結合的高度自覺。
隨著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一概念不斷走進人們的視野。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多個場合深刻詮釋“命運共同體”,向世界傳遞對于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
打造命運共同體始于周邊,造福周邊。2013年10月,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建設蹄疾步穩。中國—巴基斯坦,“打造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范”;中國—越南,“不僅僅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更是利益相融、目標相同的命運共同體”;中國—老撾,“攜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運共同體”;中國—柬埔寨,“繼續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膽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一脈相承,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深化互利合作的務實行動。
打造命運共同體面向區域,全方位布局。中國牽手地區發展,整體合作意愿不斷提升。近年來,“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打造中阿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推動中拉關系實現更大發展,打造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區域層面的命運共同體建設穩步推進,書寫了中國對外合作的新篇章。
由點及面,命運共同體意識引領的行動,契合了世界各國對于發展的共同訴求,不斷增加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在世界范圍內激發“最大公約數”,收獲了越來越響亮的國際回聲——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哲學,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
“每一個國家都通過與其他國家保持多樣性關系在國際社會上共存,從而實現各自的成長,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置身國際社會,必然要與其他國家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系。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意識。”
……
成功的中國道路貢獻新方案
使命的意義和價值如同航程中的燈塔,指引正確方向,賦予劈波斬浪的信心和力量。在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看來,習近平主席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全球在21世紀的重要使命。
前行,難免坎坷波折。如何跨越荊棘沼澤,如何避開暗礁淺灘?習近平主席給出一條清晰的中國路徑。
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五位一體”的清晰脈絡,形成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描繪了國際關系發展的美好前景,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是實踐命運共同體的主要途徑。
“現在,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需要各國共同商量著辦,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商量著辦”,以簡單樸實的方法,道出“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真諦。
由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斯·特里爾主編的《習近平復興中國》一書中寫道,習近平強調的這種“商量著辦”,與過去西方國際政治學宣揚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秩序”“日不落帝國安排”“雅爾塔秩序”以及所謂的“華盛頓共識”顯然大異其趣。
當前,伴隨中國同大國關系發展穩中有進、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日益鞏固、同發展中國家合作風光正好,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在主要大國中率先把建立伙伴關系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或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初步構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為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率先垂范。
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稱,“世界大國面臨著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不確定性”,許多人認為世界和平從未像今天這樣脆弱……在安全的威脅下,如何驅散彌漫的硝煙,為國際秩序撐起公正合理的天空?
2014年5月,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習近平主席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亞洲安全觀。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習近平主席再度強調,“拋棄過時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是當務之急”,呼吁各國為維護全球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以新安全觀為導向,中國努力為解決地區熱點問題提供方案,為推動伊朗核、敘利亞、南蘇丹、阿富汗、朝鮮半島核等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積極斡旋、發揮建設性作用;倡導處理南海問題“雙軌思路”,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同時堅定致力于同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深入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成為安理會五常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是遵循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
過去30多年,新自由主義全球擴張導致嚴重社會矛盾,由此引發的貧富差距日益懸殊。根據慈善機構樂施會的研究,2016年,占全球總人數1%的富人群體所擁有的財富可能超過其余99%全球人口財富的總和。
如何才能讓世界各國攜手走向共同發展繁榮的未來?如何才能讓各國人民共同享有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中國在不同場合、不同維度尋求解決方案。
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中國提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發展理念,首次將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中國繼續唱響“開放型經濟”,為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提供方案。中非“十大合作計劃”、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一系列倡議和行動,旨在消除全球發展鴻溝,讓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才能系牢命運共同體的堅固紐帶。
“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2016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秘魯國會演講時進一步闡釋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的內涵。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平等和尊重才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迫切呼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的人們深入交流,增進彼此理解。
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倡導和擴大參與世界范圍的文明對話交流。2017年,中國將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更將把亞洲文明的多樣性轉化為擴大交流合作的動力。
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是著眼于命運共同體的持久未來。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總結歷史規律,發出深刻警醒:“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時,提出了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新概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理解“生命共同體”,國際社會唯有攜手同行,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有可能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近期,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就能源可及性、可再生資源、能效共同制定了行動計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中國提出的南南合作“十百千”項目穩步推進……將人類與生態的命運共同規劃、協調統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更為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延續性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豐富的中國實踐催生新理念
知之非艱,行之為艱。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已明確、路徑已繪就,國際社會共同矚目:人類發展的長卷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以怎樣的方式徐徐鋪展?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境界。以此為追求,中國將治國理政的經驗同世界各國交流共享,以自身發展帶動人類社會共同進步。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位躍升到第二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與此同時,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被國際社會譽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夢”,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五大新發展理念到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不斷完善,新戰略新舉措落地生根。
矚望中國一路走來取得的發展成就,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智庫研究中國,試圖破解中國成功的密碼,越來越多的外國政要將目光聚焦東方,試圖從中國的成果實踐中汲取經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至今已在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發行620多萬冊,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秘魯總統庫琴斯基甚至直言:“中國發展代表著世界的未來。”
2016年舉辦的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被視為二十國集團歷史上成果最為豐富的一次峰會。許多國外媒體和學者分析認為,這得益于中國的改革發展理念正在成功“全球化”。加強創新與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的“中國藥方”,這一理念基于中國自身發展理念與經驗,同峰會主題以及中國的五大發展理念一脈相承。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份責任。以此為指引,中國向世界提供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公共產品,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注入新動力。
“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必將回饋國際大家庭。”遵循這一邏輯,中國在全球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提出一系列中國理念、中國倡議、中國方案,產生了積極的國際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
中國深耕細作,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帶頭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一帶一路”宏大倡議自2013年秋天提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其建設進度和成果遠超預期,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3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署共建合作協議,20多個國家同中國開展國家產能合作,一系列早期收獲項目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從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帶頭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為更加開放繁榮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而努力;再到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推動降低貿易成本、加強貿易投資政策協調……中國正以一系列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全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在全球治理領域展現大國擔當。
今天,中國正同世界各國攜手耕耘,讓人類實現持久和平、持續發展進步的目標不再遙不可及。
“從落實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到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國際社會期待中國繼續發揮領導作用來應對全球共同的挑戰。”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充分肯定中國在人類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方面所作貢獻的同時,對中國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領導力提出了進一步期待。
“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如今的中國,正以開放的胸懷和包容的心態擁抱世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人類美好未來的開創者。
馬克思曾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從人類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體現時代特征、符合人民利益的理念,成為推動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道路上的戰略引領。
從2017年元月瞻望未來,人們無比期待國際社會共同匯聚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之中,給世界帶來和煦春風,開啟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新時代。
(本報記者吳綺敏、杜尚澤、趙成、杜一菲)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5日 01 版)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習近平 2017年首訪 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