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莫奈:霧霾唯一的好處是讓畫變得更美
帝都成了帝毒,魔都成了霾都,藍瘦,香菇。
但也真是有喜歡霧霾的人,
比如,莫奈
和一批印象派藝術家。
早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
英國倫敦的人口超過兩百萬,
每一家的生活都離不開煤。
與此同時,
大量有害氣體、粉塵被排放到空氣中。
于是出現了大規模的“霧”
1853年
《泰晤士報》寫道
倫敦霧霾“將人類的咽喉變成病怏怏的煙囪”。
1921年
倫敦每立方英寸樣本的空氣中
含有34萬煤煙顆粒。
在這之后
大霧逐漸成為表達城市生活病態的隱喻
帶有末日審判的色彩
不少倫敦市民
選擇在冬天前往其他城市
逃避這個每天想遇見末日一樣的城市
有一批藝術家卻偏偏愛上了倫敦的霧
莫奈就是其中之一
或許是因為霧氣
是表現光與空氣關系的最好介質,
印象派畫家
都對霧都倫敦情有獨鐘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在1870年左右特地跑到倫敦看霧
如果哪天天氣放晴
莫奈就會特別失望道:
“我所有的畫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
再來感受下莫奈的畫??
倫 敦 國 會 大 廈 系 列
1877年,莫奈創作了《圣拉扎爾火車站》。火車頭噴出大量濃煙,沖到車站的玻璃屋頂,空氣中彌漫著橙色、藍色和紫色的煙霧,機車與鐵屋架都籠罩其中。莫奈忠實于直觀的視覺經驗,在19世紀末重污染的倫敦都可以看到。
圣拉扎爾火車站系列
莫奈畫中漫天的黃色大霧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燒后
煙塵和硫酸鹽顆粒散布到空氣中
成為水蒸氣的凝結核所致
煤焦油是黑褐色的
煤焦油中的苯胺和苯酚類化合物
則形成了紅色和藍色。
法國著名自然主義小說家和理論家左拉對莫奈《圣拉扎爾火車站》評價道:“你似乎可以聽到蒸汽機火車在被火車站吞沒時發出的轟鳴聲;你也可以看到在巨大車庫下翻滾的濃煙,這就是今日的繪畫。”
倫敦滑鐵盧橋
法國盧昂大教堂
1889年秋天,當克勞德·莫奈到倫敦去看他的兒子米歇爾,倫敦城市建筑在霧與霾中隱隱綽綽的景象,令莫奈的興趣重新燃起,要將這種特殊光效和色調的細微差別表現在畫布上。這種大霧天的景象,給莫奈的繪畫帶來了非常重要的靈感。他把這種靈感與從霧中學到的手法,用到了之后的創作中,最重要的,是《睡蓮》系列。
《睡蓮池》1904
目測帝都,魔都地區將出現一批新印象派藝術家。呵呵。
編輯:陳佳
關鍵詞:莫奈 霧霾唯一的好處 是讓畫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