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Claude Monet莫奈·TASCHEN畫集上線
Claude Monet / 克勞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在繪畫史中,在印象派的畫家中,他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與作用。他處在歷史的轉折點上。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傳統自他而起有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面貌,以他為代表的印象派的畫家們,把這個世界的光與影作為繪畫的表達對象,在光影的變化中,一種清新明快的、不同于以往的畫面形式呈現出來。直到現在,美術學院的教學方法也沒有離開印象派所開創的那個認識色彩世界的傳統。
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奈
說起莫奈的光影繪畫,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歐仁·布丹。對于歐仁·布丹,很多年后,莫奈如是說:“我會變成一個畫家,是因為歐仁·布丹讓我這么做。”布丹是個不規矩的人:筆觸略粗疏,喜歡抓住瞬間印象的方式。因為布丹,莫奈學會了許多野外寫生、觀看光線、描繪動態事物的技法,還被布丹灌輸了“在現場根據所見完成畫作”的方法,這對此后的印象派影響深遠。二十歲那年被布丹介紹去巴黎求學時,莫奈已畫過諾曼底海景畫,成了一個離經叛道的藝術青年。他不滿足于學院派的線條至上原則,不滿足于在畫室里循規蹈矩的作品。后來還與同學雷諾阿、西斯萊和巴齊耶自立小組,野外寫生,“當場描繪自己的所見”。
之后,他受到荷蘭畫家容坎德提議,去了荷蘭畫贊丹鎮的風貌;用他自己的話說,“容坎德給我的眼睛上了課”。1870 年之前的莫奈,主要想描繪的就是強光下的事物,他想抓住真實的場景,為此不惜犧牲畫的細膩度。
莫奈在 1872 年畫出故鄉勒阿弗爾海岸的風景《印象·日出》后,此畫成了那一代人的代表。他喜歡康斯坦布爾那樣忠誠于自己眼睛的風景畫,也喜歡透納的光影。他喜歡柯羅那樣捕捉風的能力,“抓住瞬間的細節”。風濤、水光,搖動的這一切,他都想畫。
莫奈發現,光線引領著物質色彩的改變,物質本身固有的顏色會應光線的變化而改變,而同樣物體的不同色彩關系使人對這一物體的理解在情緒上產生不同的變化。他畫過不同時間的干草垛,時間的差別使干草垛的色彩變化萬千,也在英國畫過不同時間的大教堂,時間的不同更使大教堂的色彩變幻莫測。
在這些畫面中地點不變,但時間的不同導致色彩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以前的藝術家從來沒有涉足過這樣的表現形式。莫奈為這一革命性的繪畫手段注入了獨特的理解,他的繪畫如此真切地把握住瞬間的感受,這一瞬間會留存在以后任何一個歷史階段中,如此就變成永恒的凝固。
在莫奈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呼喚著:回到自然,面向自然所呈現出的璀璨與光明,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美感與和諧,他所應用的一切繪畫手段,都是為了表達內心的渴求而存在,莫奈的油畫技術絕不孤立于內心渴望之外,他那飛動的筆觸與璀璨的色彩都源于在自然面前內心所喚起的感動。
莫奈傾盡其一生的努力和所有的才華,都是為了能夠準確再現自然那迷人的稍縱即逝之美,莫奈在自然面前永遠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所以后來批評家布勞內爾評價說:“莫奈的藝術,已經成為了自然本身。”
編輯:陳佳
關鍵詞:Claude Monet 莫奈·TASCHEN 畫集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