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職稱論文取消好?保留好? 各方觀點不同
進入到完全不同的系統
職稱就只能躺在檔案里
除了參加社會統一評判,不少單位還有自己內部的職稱評判體系,且各有差異。
某事業單位員工小原表示,兩年前自己達到了可以評選中級職稱的年限,填寫了申請表,把相關資料交上去,一段時間后就“自動”評過了。不用參加任何考試,也沒有發論文的要求。
據小原了解,這是因為自己的單位有評職稱的權限,不過由于單位級別是局級,只有評中級職稱才能如此簡易。等到評副高、高級職稱時,仍需參加培訓、考試,也有發論文的要求。“有的單位是部級,更高的職稱都可以內部評。”
李雁便是一家部級事業單位的員工,他介紹自己評中級職稱時,只考了英語,沒有業務考試,也沒有發論文。“現在國家不是取消職稱英語了嗎,以后英語也不考了。”在李雁看來,單位內部評聘是比較科學的做法。“符合單位需求,‘兩廂情愿’就可以了,沒必要在社會上一刀切。”
評上中級職稱后,小原并沒有感受到薪資方面有什么變化。“這個也跟‘一把手’有關,當時的領導可能不希望把職稱在工資中體現出來。”今年小原考上了北京市公務員,離開了原單位,進入到完全不同的系統,中級職稱也就只能躺在檔案里。
“靠績效工資的話,評不評職稱意義不算太大。”李雁也坦言,對比工資單,評上中級后,他的基本工資每月僅多了200元出頭。“要說在升職的時候有作用,可能也看單位內部要求。像我們兩位副總級別的都只是中級,剛剛才評副高。”
觀點
不拿論文評職稱
憑人際關系評嗎
雖然正在參評或者準備參評的很多人都呼吁取消職稱評審中的論文數量硬性要求,但在很多專家看來,這種呼吁雖然可以理解,卻并不現實。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翼之前曾經公開表述過職稱評審中的論文標準可以調整,但不應該取消,很多網友都在文章后面跟帖指責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看過那些批評跟帖的張翼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再挨罵,我也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理性地看問題。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如果沒有硬性標準,職稱評審中會有多少水分!一個人人都能當上教授的機制就會比現在的機制更好嗎?!”
雖然計算機、外語考試已經跟職稱評審脫鉤,但是張翼覺得論文和計算機考試不同。“計算機已經大多數人會用,為了考試還要買培訓材料,這個考試完全沒必要。而論文標準在很多行業還是有必要的,比如科研院所、帶研究生的大學教授等等,如果導師都不做研究,那怎么能帶好學生?!”
跟張翼觀點類似,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打破職稱評審中的唯論文論,雖然在中央層面其實已經做出了調整,但是具體實踐中卻很難落實。這種困難固然與很難打破現有的論文利益鏈相關,更是因為職稱論文的評選標準是與整個職稱評審體制相關,如果取消了論文的標準,而職稱評審制度沒有進行相應的改變,后果可能更為不利,“不管是幾篇論文,A類論文等標準,都算是硬指標,如果把這些硬指標取消了,那是不是就完全成了領導說了算?評職稱是不是更要看人際關系了?!”
編輯:梁霄
關鍵詞:論文 職稱 評審 取消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