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品詩觀字如沐春風
讀李建春、牧歌的詩,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好像重溫了兒時背誦古詩的那一份情愫、浪漫和溫馨。每讀一首,都如清溪明澈眼簾,如甘霖潤澤心田。
兩位詩人擅長五言絕句,他們的詩短小精致,意境曠遠,雖步古韻,但清新自然;雖延古風,又推陳出新;遣詞造句,平中見奇,小中見大。在他們眼里,萬類競逐的大千世界,小到螞蚱、燕子、喜鵲、梅蘭松竹;大到風雨、雷電、云霧、蒼穹宇宙,皆能成詩。透過他們的詩,讀到的是他們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扎實的文學修養。
難得的是,李建春和牧歌既是同事、好友,還是頗有造詣的書法家。共同的興趣愛好,使他們經常相約,或出游踏青,或吟詩揮毫。書寄情,詩言志,他們以詩人和書法家的雙重身份,用手中筆墨謳歌時代,唱和文字。溪邊散步偶遇梅松,牧歌寫出《詠梅》,李建春和詩《詠松》;牧歌《春燕》一詩寫道:“輾轉飛千里,生死尋老宅。舊屋堂檐下,春燕已歸來。”李建春在《喜鵲》中寫下:“散步溪邊林,漫談心上曲。談至妙絕處,驚飛喜鵲羽。”牧歌贊頌竹子的謙直風范,在《詠竹》詩中寫道:“平生素愛竹,最喜林中君。挺直一身翠,枝葉最謙遜。”李建春贊美落葉的奉獻精神,在其詩作《落葉》中寫道:“落葉隨風游,飛雪別枝愁。殉道雪泥中,喜迎綠楊柳。”陳子昂在贊好友東方虬詩時所說“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修竹篇序》),讀李建春、牧歌的詩也正是這種感受。
舊體詩用字精煉工整,不好寫,寫好五言絕句尤難。筆者曾就此話題和他們探討,李建春認為,寫詩貴在清新自然,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又要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牧歌認為,今人寫舊體詩不應過多拘泥于平仄,為求對偶、聲韻堆積辭藻,致使遣詞造句艱澀難懂。李建春認為應向古人學習,他說:“唐人如孟浩然、王維等,所寫五言絕句或平中見奇,或詩中有畫,精致鮮活,最能體現中國文字之精妙。”在談到他們為什么獨愛五言時,牧歌形象地說:“昔時之五言猶如時下的微信,言簡意賅,便于記憶,利于傳播,這是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選擇這一文體的原因。”可見,兩位詩人選擇這一文體進行詩歌創作和書法寫作,也正順應了當下工作生活快節奏的趨勢。
詩的價值不在篇幅長短,而在有無感動人心的雋永的美。李建春、牧歌的詩既古韻十足,耐人尋味,又觀照當下,積極向上,給人以溫潤心田的深長啟示,從他們大量的唱和之作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兩位詩人坦蕩的君子之風和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感受到中國傳統詩作中蘊含的深厚力量和無窮魅力。近聞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籌劃為李建春、牧歌舉辦“一對稅務人,兩位詩翰家——李建春/牧歌自著詩書作品展”,我由衷期待并祝福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藝術才華,我抒我情,我書我詩,在傳承、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上奮勇當先,開辟詩路,引領新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品詩觀字 李建春 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