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八年援建四川,香港書寫大愛
求同存異 互師所長
香港與四川的地理距離雖說不近,但還不是難題。難的是怎樣才能有效合作——兩地執行的建造標準不同,工程制度相異,法律法規各成體系。
唐錫波笑稱,這正是“一國兩制”的實踐經驗。他向記者直言,兩地的標準及制度雖有差異,卻“殊途同歸”,目標都是安全施工及優質項目。當雙方互相深入了解后,更有利于兩地的無間配合。
同時,港川雙方也舉行不定期的經驗分享。香港為四川引進了前沿的建筑理念,包括項目規劃、施工管理和運營等;四川也教授了香港山區內特有的建造技術,例如減震、隔熱及保暖方案等。
援建項目中,所有施工部分由川方完成,港方僅提供資金并進行工程監察工作。負責監察的人員來自3個范疇,包括四川重建組成員、政府聘請的跨國工程顧問公司以及由香港建造界自發組成的“重建工程聯席會議”義工等。
張孝威就曾參與過不少援建項目的竣工驗收工作,汶川、映秀、北川、達州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跡。他坦言,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主動找項目,哪里需要人手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會立刻趕過去。例如在受災斷水的北川縣通口鎮,張孝威參與應急供水工程,在晝夜搶修和反復檢驗下,供水終于在春節前恢復。“看到災民能有水煮一餐團年飯,我也就心安了。”
馮永基的監察工作則主要集中在臥龍自然保護區。他與其余“臥龍建筑專家團”成員在業余時間研讀設計圖紙,又親赴臥龍四五次,不斷為完善項目建造提供改進意見,包括建筑結構、砌磚圖形的美感、樹木栽植的位置等。
“建章立制,不可或缺。”港川還設立3層全面協調溝通機制,分別為高層會議、工作協調小組會議及項目專責小組會議,自上而下緊密監察著援建項目的實施。
雖然財政及人力資源相對完備,但特區政府支援四川的重建工作卻并不那么一帆風順,最有名的“障礙”便是兩條穿山而過的公路——映臥公路(省道303映秀至臥龍段)及綿茂公路(漢旺至清平段)。
映臥公路是成都通往臥龍自然保護區的“生命線”,由于地處震中又貫穿高裂度地震帶,它被稱為“地質災害博物館”,生態環境極其惡劣,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45公里歷經長達數年的“兩毀三建”,被視為“世界性難題”。
唐錫波為記者翻查資料時,播放了幾條修路時的視頻。泥水傾瀉而下,分秒間已將新建的路段沖毀,而另一邊山石還在不斷滾落,把施工團隊逼得連連后撤。
經過數次風險評估,港、川兩地建造團隊最終集合國土、地質、水利及環保等領域專家,合力為映臥公路及綿茂公路設計出3個方案:繞避、入山、抬升路面。
今年5月,本報記者在汶川縣映秀鎮見證了映臥公路的貫通儀式。在公路起點、南華隧道入口處,紅白相間的紫荊花標志分外醒目。百余名參與公路設計、建造的學者和施工工人難掩喜悅,歡呼雀躍。
映臥公路建設總指揮長袁泉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表示,1小時的生命線足足等了11年才修好,施工難度遠超想象。參與后期建設的川方工人蔡先生反復念叨著“驕傲、高興”,
他打趣說,以后大家去臥龍看熊貓,不用再冒生命危險了!
專款專用 監管用方
在90余頁的援建工作報告中,1/3的篇幅在解說港方為每一個援建項目承擔的金額。臥龍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2.22億人民幣、阿壩水磨中學5600萬人民幣、成都川港康復中心1.99億人民幣、綿陽市中心醫院4000萬人民幣……
編輯:韓靜
關鍵詞:香港 項目 援建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