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瞄準短板全力攻堅 頂住壓力蓄積動能——東北經濟走勢觀察
新華社沈陽12月13日電 題:瞄準短板全力攻堅 頂住壓力蓄積動能——東北經濟走勢觀察
新華社記者
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持續的情況下,2016年,承載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重任的東北地區經濟走勢倍受關注。這一年,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進一步支持東北全面振興的政策措施;這一年,東北三省奮起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度蓄積增長新動能。隆冬時節,記者深入東北大地,就社會關心的東北經濟熱點問題廣泛接觸各界人士,切實感受東北經濟發展脈搏。
“東北經濟正在不斷筑底過程中”
今年以來,東北經濟增速一直在全國各區域板塊中墊底,盡管吉林、黑龍江呈現出企穩向好的勢頭,但遼寧經濟仍舊是負增長。那么,東北經濟到底有沒有穩住?
前3季度,吉林、黑龍江在東北三省經濟中表現較好。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596.81億元,同比增長6.4%,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黑龍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3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公共財政收入由上年同期下降15.8%轉為增長0.6%。
與吉林、黑龍江相比,遼寧的經濟形勢相對嚴峻,今年前3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負增長2.2%。經濟體量占東北三省半壁江山的遼寧經濟是否穩得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東北經濟的走向。
事實上,從下半年開始,遼寧一些具有風向標意義的重要經濟指標已經出現積極變化。
7月至10月,遼寧連續4個月實現當月財政收入正增長,且累計的降幅也逐月明顯收窄。9月份,遼寧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0.9%,結束了連續51個月負增長的局面。工業用電量在連續23個月負增長之后,8月份、9月份分別增長2.04%和2.54%。遼寧省政府研究室負責人喬軍認為,這些具有先導性的指標變化,對于老工業基地遼寧來說,傳遞出的信息不言而喻。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對經濟形勢變化更加敏感。上海綠谷(本溪)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一烈說:“當前東北經濟雖然在底部徘徊,但有明顯筑底信號。從我們企業來看,發展勢頭不錯,去年利稅1500萬元,今年將達到5000萬元。”
趙一烈說,從周圍經營環境的改善以及相關企業傳出的信息,確實看到了希望。
東北最大的煤炭企業龍煤集團在相當大程度上可以作為東北傳統產業解困的代表。近年來隨著煤炭價格走低,龍煤集團生產經營陷入困境。黑龍江省在配資源、化債務、降負擔、減人員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企業自身也制定了3年整體扭虧的目標,經過一年多的改革,效果已經顯現:集團總部管理人員精簡了59%,在崗職工減少8.7萬人,商品煤成本累計降幅達到36%。集團董事長王智奎說,有決心打贏龍煤改革脫困攻堅戰,也相信東北經濟將走出低迷。
從橫向看,盡管目前東北經濟的一些主要指標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數值。但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明確表示,現在的東北經濟正在不斷筑底過程中,再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對這種判斷,記者接觸到的絕大多數業內人士表示認同。長春市副市長白緒貴說,長春工業經歷了前兩年的調整,今年企穩回升,穩中向好,這個勢頭在明年仍會持續。
“經濟下行壓力越大,越要堅定不移調結構”
產業結構不合理是造成東北經濟困境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東北三省在調結構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然而,經濟下行加大了保增長的壓力,同時也考驗著東北三省調結構的決心。頂住下滑壓力,堅定不移調結構,是三個省份作出的共同選擇。
經濟數據顯示,東北三省在調結構方面都在大踏步前進。吉林省新興行業發展加速。今年前10個月,吉林醫藥健康產業實現增加值468億元,同比增長11.9%。遼寧大力補齊服務業短板,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斷提升,目前已經突破50%。黑龍江正從資源能源為主的產業結構向服務業加快擴張升級,前3季度第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80.1%。
結構調整讓越來越多的東北城市擺脫對單一產業、單一企業的過度依賴。
有著“煤城”美譽的黑龍江雞西市,在當地石墨產業園一家企業內,23歲的工人高智權正認真操作著一臺四柱壓機,每隔3秒,機器便“吐出”一個石墨觸媒柱。“這種石墨觸媒柱可用于加工金剛石,市場售價每噸約8萬元,價格是從前我們賣‘原字號’石墨的近30倍。”雞西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民說。
近年來,雞西通過發展高端石墨、綠色食品、醫藥等產業,全力擺脫“煤炭依賴癥”。雞西市委書記康志文介紹,通過轉型發展,目前雞西煤炭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由最高80%以上,下降了近30個百分點。
遼寧在調結構上動作不斷,效果明顯。既能造火車、輪船,也能造芯片、CT機,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內涵正在不斷豐富。今年前3季度,沈陽拓荊、硅基科技、大連佳峰、連城數控等多家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生產總值漲幅均超過100%。1月至8月全省集成電路行業產值累計同比增長17.8%,領跑工業經濟。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認為,經濟下行壓力越大,越要堅定不移調結構。近一兩年,東北地區調結構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不斷積蓄增長新動能。但在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仍有很大調整空間,比如輕重工業比例仍然不合理,民營經濟占比有待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體量依然薄弱等,必須持續不懈調結構,才能迎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再度輝煌。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
近一年來,東北的營商環境成為外界詬病最多的一個方面。作為政府服務、人力資源、融資環境、企業負擔等多種經濟要素的綜合體現,東北的營商環境不夠理想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一弊病,東北各地知恥后勇,全力整改,努力營造一個全新的營商環境。
記者見到遼寧省軟環境辦的處長劉暢時,他正忙著全省電力系統聯合專項整治行動,這已是今年4月遼寧省軟環境辦成立以來,同有關部門攜手開展的第四次聯合專項整治行動。“對于涉及破壞遼寧軟環境的投訴,一定做到件件有回音。”他告訴記者。
遼寧省編辦主任林國軍告訴記者,目前,遼寧省38個省直部門和2個中直部門的422項審批事項全部進入遼寧省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廳外無審批”;全省14個省轄市全部組建了行政審批(服務)局,省政府部門行政職權比2011年減少70%。
“項目前期涉及的可行性研究、環評等事項太多,收費標準不公開、不透明”“企業貸款過程中,金融機構的評審環節多”……這是今年吉林省政府召開的一場座談會上來自企業的吐槽。像這樣的座談會,吉林省政府今年已經召開數十場,參加企業近千家。省政府對反映上來的問題逐個研究,連續出臺清費減負等措施并公開通告。
今年5月投入試運行的哈爾濱市民大廈集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效能監察于一體。“以前辦理各種證照,要拖一個拉桿箱裝材料;現在,變成了‘一表申報、一口受理、一站辦結’,只需夾個公文包就行了,太方便了。”哈爾濱廣聯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琚說。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當前東北地區營商環境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然而,一場以改革為驅動力的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正在東北大地打響,破障闖關,攻堅克難,必將把東北全面振興推向新境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短板 東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