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人民日報:黨內稱呼現江湖化 有些地方很少互稱同志
承載優良傳統和政治規矩,蔚然成風還須破除陳舊“官念”
——叫聲“同志”不簡單(干部狀態新觀察·黨內一律稱同志②)
繪圖:沈亦伶
核心閱讀
重申黨的優良傳統與政治規矩,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指出:黨內一律稱同志。而河南新鄉一份要求機關干部在公文運轉和正式場合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的通知,引發熱議。如何認識黨內互稱同志的重要意義?對一段時間以來出現的五花八門的稱呼該怎樣看待?黨內一律稱同志難在哪里?本版約請新鄉的基層干部、相關的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共同思考。
■專家說
互稱同志難在哪
訪談嘉賓: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教授、博士生導師 孔德永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博士 陳 燕
傳統
互稱同志,是95年來管黨治黨的寶貴經驗
孔德永:志同道合,方稱“同志”。回顧黨的歷史,“同志”稱呼體現著黨員之間關系的純潔質樸,傳遞著相互之間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黨內互稱同志,也使得“同志”這一稱呼在群眾中傳播流行,深受認同。革命戰爭時期那一句“同志哥,請喝一杯茶”,唱出了根據地人民群眾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誠摯感情。新中國成立之后,“同志”稱謂在人民群眾心里仍然感到自然親切,使用也很廣泛。隨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元,一些人模糊了認識,習慣于用官職來稱呼其單位領導,“同志”稱呼使用逐漸減少,黨內稱呼出現江湖化、等級化等庸俗現象。
陳燕:黨內互稱同志,是95年來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的優良傳統與寶貴經驗。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第四條明確規定:“凡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并愿成為忠實黨員的人,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志同道合,成為黨內凝聚力與戰斗力的堅強基礎。
其后,不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黨內政治生活中,黨員之間不分職務高低、以“同志”互稱已成氣候并形成習慣。為了糾正后來一度出現的以職務相稱的不良風氣,1965年12月,中央還專門發出《關于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重申“今后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互稱同志”,并要求通知發到基層。“文革”結束后,為恢復正常的黨內政治生活,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重申:“黨內一律互稱同志,不要叫官銜”。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再次明確黨內一律稱同志,體現了進一步加強黨風建設的基本要求,折射出黨內生活的民主氣氛,也是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體現。
問題
少數干部間稱兄道弟,庸俗化現象影響社會風氣
陳燕:一直以來,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率先垂范,在黨內政治生活中一律互稱同志,體現出黨內的平等關系與融洽氛圍,為全黨全社會做出示范。但在有些地方和部門,很少聽到互稱同志。即使是在黨代會、黨委會和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這樣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中也不稱同志。一段時期以來,黨內稱呼甚至出現了官銜化、市場化、江湖化、庸俗化等不好的傾向,將一些社會稱呼隨意帶到黨內,破壞了黨內的民主氛圍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對社會風氣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孔德永:一些干部與下屬之間彼此稱“老板”、“老大”或“哥們兒”、“兄弟”等,這種江湖化、等級化等庸俗現象,必須加以整治。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回歸“同志”稱呼是一項具體要求。重申互稱同志的要求,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義,也是尊重每個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的要求。
編輯:秦云
關鍵詞:黨內稱呼 江湖化 互稱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