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粵桂合作建設特別試驗區
經過四個月的建設,廣西豐歌綠屋低碳科學建造生產基地一期主體工程共2.4萬平方米的廠房已基本建成,預計明年上半年將進入試產階段。
“我們投資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看中的是這里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豐歌綠屋低碳科學建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再湘說,按照試驗區“先租后讓”的供地模式,公司先以租賃土地的方式建設項目一期,可以將更多資金用到生產的“刀刃”上。
制度創新營造親商環境
與豐歌公司一樣,在試驗區內,即將落戶的大華智能、貝朗斯醫療器械等10多個項目,也將采用“先租后讓”的供地模式,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實現建廠房、出產品。
兩年多來,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競爭力,不斷推進創新驅動。
創新“經停掛靠”模式,攜手廣州港開通“穿梭巴士”定期班輪,共享廣州南沙港國際國內班輪航線。
創新“前店后廠”模式,與深圳前海自貿區結成產業協作、利益共享合作體系。
創新“前臺后臺”模式,以試驗區股權交易中心、環境交易所作為跳板,推動入駐企業登陸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或北京環境交易所。
創新“輕資入駐”模式,創新企業落戶便捷化服務供給,實現企業拎包入駐。創新“園中園開發”模式,推動瑞寶力源、中關村智慧環境產業聯盟、中國—東盟環保合作中心等開展“園中園”開發。
創新金融改革,兩廣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掛牌成立,粵桂股權交易中心、環境交易所、試驗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順利運營,粵桂投資開發銀行等加速籌建,PPP項目庫快速完善,出口退稅墊付、異地金融監管等創新層出不窮。
創新生態發展模式,列出“十大禁投清單”,婉拒20多個“三高”產業項目,“綠色、低碳、智慧”發展理念贏得廣泛贊譽。廣西生態產業園等相繼落戶,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產業紛紛搶灘登陸。
創新人才管理,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產學研聯盟、法律服務團,委員制、專員制、助理制、遴選制人才使用機制有序落實,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預選承包商、項目建設預審制等創新精彩紛呈。
探索跨區域市場化開發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管委會主任徐文偉介紹,試驗區實行“兩省(區)領導、市為主體、獨立運營”“統一規劃、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機制,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建立現有行政區劃與跨區域、跨流域共同管理的關系,建立了兩省區聯席會議、肇梧市長聯席會議、試驗區管委會和開發建設公司等四層管理運營架構,完善了試驗區開發建設的頂層設計。
按照“人員對等派駐、統一管理”的原則,組建統一管委會,主任實行屆任制,由兩省區輪流派任。按照“對等投入、收益對等分配”的原則,粵桂雙方共同出資組建開發建設公司。按照“東西部及兩廣政策疊加、擇優選用、先行先試”的原則,建立試驗區獨特的開放政策體系;按照“市場化運作、合力發展”的原則,探索跨區域市場化開發新模式;按照“一體化、同城化、特區化”的理念,突出優化空間布局、對接基礎設施、強化產業聯動、注重生態保護、共享民生福祉。
機制創新打破了行政區劃壁壘,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徐文偉說,試驗區按照“一主兩拓多組團”“三大基地”“六大產業”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形成了梯次產業集群以及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主線。
今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總體工作方案》和3個配套文件,進一步明確9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試驗區作為東西部合作示范區的效果逐漸顯現。基礎設施加速對接,廣佛肇梧高速公路、西江干流3000噸級航道加快建設,水路、鐵路、公路、民航和管道運輸多種綜合交通方式加快銜接,形成互聯互通新格局。產業聯動加速發展,與珠三角協同打造平臺經濟、全產業鏈經濟和總部經濟,國光電子產業園、港澳產業合作園等一批產業發展平臺加快構建,形成東西部“產業共興、資源共享”新格局。
據統計,截至10月底,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入區企業達216家,其中廣西片區159家,2016年新增注冊企業34家。今年1—10月,試驗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0億元,同比增長10.8%,呈現出逆勢增長勢頭。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試驗區 創新 合作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