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被利益驅動玩壞的互聯網直播,該如何往下走
2016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直播元年,曾經神秘的直播不再高不可攀,拿起手機,人人都能成為主播。然而,隨著互聯網直播平臺用戶數量的增加,主播脫衣、吸毒、假慈善等事件也屢屢發生,造成不良社會影響。2016年11月,《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出臺,在禁黃、規范新聞信息傳播、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互聯網直播行業將在規范中走向超越。
祛魅:褪去神秘色彩的主播
曾幾何時,說起主播一詞,百姓眼前浮現的形象是這樣的:一兩位主持人端坐在電視機前播報新聞,神秘而不可接近。而在移動互聯網直播時代,人人隨時隨地都能當主播,直播在中國已經完成了祛魅的過程。
一個場景令半月談記者印象深刻:在一次展會上,一個穿著艷麗的女孩舉著自拍桿,對著手機在直播,當時記者正在一輛汽車旁。“現在我身后這輛車的品牌是……”女孩說著,問了下記者,“這是什么車來著?”記者告訴她后,她接著說,“我身后這輛是XX車……”
那次展會后,記者留意到,不少活動中都有這樣一個群體,她們對著手機,說著并不專業的話。她們是主辦方請來的一些網絡平臺主播,也許不那么知名,但是在網絡上都擁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粉絲,在主辦方眼里,她們與記者價值相同,傳播能力甚至超過記者。
十多年前,浙江創業者傅政軍開發了網絡視頻聊天軟件,后來又模仿韓國軟件“十人房”,把觀眾給主播送禮物的玩法引入聊天室。
2015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壯大,大咖開始通過手機直播自己的活動,普通主播們也開始隨時隨地播出身邊的新聞,把整個世界變成直播間。
在人人有手機的時代,主播不再神秘,只要你愿意,下一分鐘就可以成為一名互聯網主播。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的企業超過300家,且數量還在增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直播 互聯網 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