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同心實踐結碩果 多黨合作促共富
民建重慶市巴南區委打造“同心實踐基地”紀實
2013年以來,民建巴南區委在中共巴南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共區委統戰部的指導下,以扎實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與巴南區圣燈山鎮(原名跳石鎮)共同開展“10+10”同心實踐活動,以“同心”實踐基地為依托,輻射和帶動泛圣燈山片區村民增收致富,實現了基地項目聲名遠播,當地村民致富增收,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一、 “同心”實踐背景及基本情況
圣燈山,位于巴南區西南部,自然稟賦深厚,峭壁怪石與原生態的山地和溪流并存,素有“川東小峨嵋”之稱。圣燈山鎮既是距重慶主城50千米的“一日游”旅游目的地,也是民建巴南區委的“10+10”同心·實踐活動基地項目——佛影峽景區所在地。2013年,為全面落實中共巴南區委《關于在民主黨派、工商聯、知聯會和新專聯中開展 “10+10”同心實踐活動的意見》,民建巴南區委、民建渝中區委通過深入調研,并與圣燈山鎮黨委、政府、佛影峽景區負責人充分溝通、協商后,在中共巴南區委統戰部的指導下,于2013年11月與圣燈山鎮簽訂“10+10”同心實踐協議:以佛影峽景區項目為實踐基地,通過引進項目、引進資金、邀請中央、市、區專家開展調研等形式,助推圣燈山鎮經濟社會發展。
隨后,民建區委和圣燈山鎮黨委、政府以助推佛影峽景區提檔升級為切入點,多次開展調研、協調、送技下鄉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完成了“同心”實踐的階段目標。在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圣燈山鎮黨委、政府也為民建會員提供了實踐鍛煉的場地,為民建會內的專家學者搭建了參政議政和服務社會的舞臺,提供了為巴南鄉村旅游發展獻計出力的機會。持續三年的“同心”實踐活動,既展示了黨派形象和多黨合作成果,又使一批中青年會員通過實踐鍛煉脫穎而出,成為了區委會參政議政的中堅力量。
二、 “同心”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及特點
三年來,民建區委通過與圣燈山鎮黨委、政府、同心實踐基地的經常聯系、溝通,及時關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并及時研究,從獻智、獻技、獻力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獻智。針對圣燈山片區自然資源稟賦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結合民建區委會內專家學者的智力優勢,明確了以智力助推為主的活動目標。民建區委組織會內專家學者多次深入圣燈山鎮調研、與當地黨委政府座談,并走訪當地村民,摸清了當地自然資源、氣候特點和歷史文化,提出了統籌打造環圣燈山片區旅游目的地、規劃建設圣燈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建議,并以區委集體提案的形式提交區政協。針對圣燈山片區旅游人氣漸旺與連年出現的交通擁堵的矛盾,民建區委配合區交委針對圣燈山片區交通規劃、建設開展了專項調研,提出了既利于解決實際問題,又兼顧長遠發展,并保存圣燈山自然風貌、保住青山綠水的道路交通規劃、建設建議。
二是獻技。針對圣燈山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特點,民建區委組織會內農技專家為當地村民現場示范蔬菜栽培、經濟林果栽培修剪、病蟲害防治、綠色食品加工等技術操作,以期讓村民通過在家門口銷售綠色農產品來增收致富。隨著泛圣燈山片區旅游發展日益紅火,激發了當地村民致富意識,村民們開始開辦經營農家樂。民建區委考慮到村民農家樂廚藝人才缺乏,服務意識滯后,不能滿足游客良好的旅游體驗需求,及時組織了以巴南區餐飲協會會長帶隊的廚師隊伍為當地村民開展了“鄉村美食培訓”系列活動;聘請專業禮儀教師為村民講解示范待人接物、餐飲住宿服務等文明禮儀技巧。三年來,巴南民建為村民開展培訓共計10多場次,累計培訓600多人次,發放相關資料500多份。
三是獻力。一方面,民建區委在助推實踐基地——佛影峽景區提檔升級過程中,就其遇到的諸多問題,適時與當地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當地村民協調、溝通。另一方面,民建區委不忘教育和引導會員企業“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社會建設,回報村民,促進村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會員企業及其員工,為改善當地出行難、停車難、產品銷售難等捐資出力,極大地改善了佛影峽景區周邊的出行條件。并積極參與資助山區貧困女童、走進學校為學生開講座、捐獻學習用具等助學活動,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民建會員的個人擔當。
編輯:韓靜
關鍵詞:民建 圣燈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