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國外交戰略的“勢”與“實”
中國的外交戰略一定要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著眼根本,立足長遠,防止出現重實利、輕大勢的戰略錯誤,對外積極實施以經濟合作為主導的和平外交政策,對內加快推進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在對外傳播中增強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和平穩定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的文化中,常有取實與取勢之爭,而取勢多優于取實。取勢優于取實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有明晰的最終目標,二是要對眼前利益與長遠得失有清醒的分析。
當前中國周邊戰略格局
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大幅增長,但周邊外交環境日趨嚴峻,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試圖遏制減緩中國的發展進程或在國際舞臺中孤立中國。在冷戰思維的推動下,西方部分反華勢力希望在中國的海洋周邊建立一道封鎖線。
在東海方向,由于釣魚島之爭,中日關系一波三折。2012年12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國防授權法修正案。明確寫到將釣魚島作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2015年7月,安倍政權炒作釣魚島爭端,渲染“中國威脅論”,煽動日本眾議院強行通過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擴大自衛隊行動自由。根據新安保法,即使日本沒有受到武力攻擊,也可以對他國行使武力。繼去年日本海上自衛隊閱兵之際駐日美軍航母“偶然路過”之后,今年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其位于東京近郊的駐屯地舉行了頗具規模的檢閱儀式,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魚鷹運輸機,前來進行了“祝賀”飛行表演。同時,中韓關系出現波折,美國借機推動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重啟美日韓聯合軍演,美日韓同盟得以加強。
南海方向,南沙島礁之爭使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的關系正面臨嚴峻考驗。2013年1月,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菲律賓違背自己在雙邊和多邊協定中做出的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解決南海爭議的承諾,向某法庭單方面提起針對中國的強制仲裁程序。美國積極向菲律賓提供軍費和裝備援助,同時通過簽署《加強防務合作協定》實現重返菲律賓軍事基地的目標。與此同時,美一方面支持越南在西沙問題上挑起新的爭端,另一方面實現解除對越南的非殺傷性武器的禁售。對美而言,煽動激化東海和南海島礁主權之爭符合美國的外交利益,也有利于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南海周邊地區的推進。
要科學地確定當前的外交戰略,必須對中國的長期發展目標和外部主要矛盾有清醒的認識,全面分析眼前的利益得失和長遠的國運消長。毋庸置疑,中國的長期發展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從中國的發展趨勢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期和平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中國外交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創造這樣的戰略機遇期。
實現這個戰略機遇期最大的風險在于可能存在的中美沖突,中國全球戰略最主要的矛盾大多集中于中美關系。當前,美國對華封鎖的第一島鏈正在成型,在周邊政治外交領域形成了對我不利的局面。實際上,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爭端,最終都體現為中美兩個大國的戰略博弈。如果中國能實現自己的長期發展目標,在經濟、軍事實力上最終取得飛躍,周邊的外交領海爭端才能更為順利、徹底地解決。西方反華勢力正是看到了中國發展對其影響力的威脅,竭力挑起爭端,希望打亂中國的發展進程。我們不能自亂陣腳,必須冷靜地分清矛盾的主次,把握好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中國外交戰略必須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
我們的外交戰略必須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棄小實,取大勢”,盡量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家,爭取發展的時間,不斷積蓄力量,努力實現經濟和軍事實力對比的決定性轉變。
首先,中國對外應積極推行以經濟合作為主導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盡可能廣泛的經濟同盟瓦解美主導的亞太政治同盟。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不管被壓迫民族中間參加革命的階級、黨派或個人,是何種的階級、黨派或個人,又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只要他們反對帝國主義,他們的革命,就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們就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同盟軍?!闭菑倪@一點出發,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實行國共合作,從而結成了包括一切抗日力量在內的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于取得了抗戰的勝利。當前,中國周邊外交政策應盡量突出經濟合作的主調,避免激化領土領海爭端的言論?;庵苓厙覍ξ野l展的憂慮,培養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氛圍。南海方向要借菲律賓政黨輪替、新任總統杜特爾特“脫美自立”的時機,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倡議,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投資平臺,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淡化南海爭端的影響。東海方向要進一步鞏固和韓國的經貿關系,減少薩德危機的溢出效應,呼應日本內部的和平力量,防范日本軍國主義的反彈,同時繼續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區的設立,削弱美日韓的戰略同盟。在全球的外交戰略上,應該確立“穩住美國,爭取歐洲,經營周邊”的基本原則。
其次,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才是外交戰略的最終保證。在倡導和平外交戰略的同時,中國對內要加快推進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利用好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在經濟領域,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在軍事領域,應大力提升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快速投射能力的智能型海軍和陸戰力量,有效應對突發的軍事沖突和危機;加快發展能和美對抗的空間指揮信息系統,在空間戰和信息戰中不落下風;發展研制自主有效的反導系統,遏制美國的核威脅和周邊地區潛在的核沖突。中國只有提高了經濟和軍事實力,才能為解決周邊外交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
要成為世界秩序、世界和平的堅定捍衛者,除了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之外,還必須有先進的制度文化優勢,占據全球政治倫理和意識形態領域的道德高地。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家以三權分立、全民直選、政黨輪替為旗幟推行其所謂“民主自由”的人權觀和價值觀,實行“和平演變”,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領域造成很大沖擊。其實,世界上的政治體制千差萬別,只有能實現國家社會發展目標的政治體制才是最優的體制。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只有適應、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上層建筑才是好的政治制度。對所有政黨而言,不要看其競選的口號如何動人,而要看其領導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能力。過去30年,中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同期西方經濟社會進步的幅度改善很小,國內多次爆發危機。事實證明,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獨特發展模式更具有生命力,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有領導力的政黨。在制定外交戰略中,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自信。在對外傳播中應注重宣傳中國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的優越性,分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先試點再推開等治國理政的經驗。要讓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知道,中國的外交政策目標不是推銷自己的政治體制,也不干涉別國的內政,而是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和平共享發展經驗,共同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在對外傳播領域,有些事多做多說,有些事只做不說。多宣傳經濟成就,少宣傳軍事進展,力爭以社會經濟發展的經驗模式討論代替政治體制、領土之爭,在意識形態、傳統文化領域重新占據道德高地,盡快提升中國全球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總之,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的外交戰略一定要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著眼根本,立足長遠,防止出現重實利、輕大勢的戰略錯誤,對外積極實施以經濟合作為主導的和平外交政策,對內加快推進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在制定外交戰略中增強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和平穩定的戰略機遇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戰略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