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從手寫書信到移動互聯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對于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伊衛國與妻子張愛蓮而言,最有感觸。“對我們來說,郵票、書信是最有溫度的記憶,里面包含了親情、愛情,還有我們的青春時光。”
12月2日至6日,中國2016亞洲國際集郵展覽在廣西南寧舉行,吸引了大批郵品設計名家及集郵愛好者前來參觀。南寧市民伊衛國與張愛蓮在參觀間隙接受了記者采訪。
“以前的通訊方式就是寫信。當時我們在上海讀書,都是通過書信與家里聯系,寫一寫自己的近況,用文字記錄鄉愁。后來兩個人相戀了,寒暑假一個回四川,一個回廣西,也是通過書信傳情。”談起40年前的青蔥歲月,伊衛國說,書信就像一座橋,連接了他與家人、愛人的情感。
張愛蓮告訴記者,時至今日,每當在街上看到郵筒,還是會讓她激動不已。“當年就是這樣一封一封的書信,串起了我們與家人、愛人的聯系。一封信工工整整地寫好,貼上郵票,剛投進郵筒就開始想,對方什么時候可以收到信,見信后是什么樣反應,回信時會寫些什么。然后就開始非常期待收到回信,每次路過傳達室都會問一問有沒有自己的信。”言語之間,張愛蓮滿臉的笑意中帶著一絲羞澀,仿佛時間又回到了40年前。
“80后”女孩燕妮最心愛的寶貝,是珍藏在家中的兩箱舊書信和集郵冊。“中學時代是寫信寫得最瘋狂的時候。一方面是給在國外的親人寫信,另一方面當時很流行交筆友。”
燕妮至今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個筆名叫“伯頓面包”。“當時寫信用的信紙、信封和郵票的款式都是精心挑選過的,筆也是彩色的熒光筆。整封信雖然現在想想是花花綠綠的,但是真的非常非常用心,偶爾讀起來都會被感動。”
編輯:梁霄
關鍵詞:書信 郵票 手寫 移動 互聯 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