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軍報刊文回眸“新體制時間”之變
競渡篇
改革落地,見證每個人的鐵肩擔當
人是改革最大的動力,也是最大的變量。無論是裁軍30萬人的“轉身之痛”,還是適應新體制的“轉型之痛”,無時不在考驗著軍人的忠誠與擔當。
南疆邊陲,某導彈營官兵萬里移防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住處、不是生活,而是第一時間與上級指揮機構對接,第一時間將駐地周邊重要信息寫入戰備預案,第一時間組織應急拉動演練……官兵說:我們不是安家落戶來了,而是履職盡責來了!
西部高原,航空兵某團在西部戰區空軍成立后首次征戰,團長蔣佳冀率領官兵轉場當天展開空中警巡,每架次第一發即打實彈……黨委會上,蔣佳冀慷慨激昂:“打仗時,機會只有一次,誰給我們預留適應期!”
直面改革大考,是心猿意馬還是心無旁騖,是憂發展憂生活還是憂戰備憂戰斗力,是等等再說看看再干還是夙興夜寐馬不停蹄?官兵把履職盡責的擔當寫滿過去這一年的日日夜夜。
擔當二字,從來不易,往往需要犧牲、需要奉獻。
兩年前,二級軍士長田秉義終于結束長達12年的分居生活,與妻兒在部隊駐地搭起了一個家,妻子辦了隨軍,孩子上了小學。可誰知,一紙命令,部隊從都市移防農村。面對妻子的淚眼,田秉義輕輕勸慰:“誰說已經奉獻過的就不再需要奉獻……”
在得失義利的取舍中,有一種境界更加令人欽敬。王連新在原單位當過5年處長,調入南部戰區時,因編制受限被任命為干事。“當干事就要真干事!”王連新很快進入新角色,工作想在前、干在先,還悉心幫帶新同志。
像王連新這樣“官越當越小”的干部,在這次改革中還有很多。大家都能放下架子挑起擔子,忘掉官位進入戰位,以實際行動詮釋什么叫使命擔當。
改革是一場硬仗,打仗就會有犧牲。營盤是軍人的家園,因為改革有的部隊一聲令下決絕離開;家庭是軍人的港灣,因為改革有的軍人別妻離子;軍裝是軍人的皮膚,因為改革有人含淚脫下……然而,面對走、留、轉、退的選擇,許多人在征求意見表上寫下了同一行字:服從組織安排!
比告別舊我更難的,是塑造新我。這是跨入新體制必須完成的蛻變。
某戰區聯合作戰推演中,一名局長處置海上突發情況左支右絀。以前當團長旅長帶出一個個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參加演習游刃有余,那次卻遲遲定不下決心和方案……
戰區成立之初,不少官兵明顯感覺到了本領恐慌。“有人開玩笑說,咱們天南海北招人才,簡直就像‘國家隊’。我很認真地告訴他們,即便是‘國家隊’,也要從發球練起。”一位戰區領導說,改革不僅是對體制結構的重塑,更是對能力素質的重構。
“責重山岳,能者方可當之。”一年來,能力升級成為官兵積極投身改革的高頻詞,考核集訓在全軍各部隊漸成常態。
4月初,北部戰區機關辦公樓前公示了聯合作戰值班上崗培訓考核5大榜單,包括數名將軍在內的全體機關干部5項課目成績和名次一目了然。
盡管百業待興,西部戰區各業務處仍爭相選派尖子骨干參加全軍組織的聯合參謀培訓,一去就是小半年,有的處室竟一下送出三分之一的干部。
如今,改革之初的尷尬,已經化作一個個成長故事、一次次破繭重生,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方陣迅速拔節生長。
改革潮起一年間,給全軍官兵帶來的沖擊、震動前所未有,給這支軍隊帶來的變化、影響前所未有。
今天,“脖子以下”改革即將全面展開,站在這個關鍵節點,我們回望這一年的壯闊波瀾,不僅是為了采擷幾朵晶瑩璀璨的浪花,更是為了汲取奔騰不息、一往無前的力量。
改革接續進行,奮斗正當其時,強軍必將成功!
(毛俊、黃超、張良,中國軍網記者錢宗陽、毛志文)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國防 軍隊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