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重男輕女思想下的留守女童:感覺自己被遺棄了
隱形人
在那些有關“遺棄”的故事里,惡性事件更易引起外界注意。
2012年3月27日,四川大竹縣一位農婦將兌了白糖的農藥“百草枯”灌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嘴里,自己也喝了下去。
她此前曾與丈夫多年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留守。后來,她回家照顧孩子,常在電話里對千里之外的丈夫說,帶孩子太累了。
那位丈夫百思不得其解:他背井離鄉出門賺錢,絕大部分收入都寄回了家,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而寧夏靈武市教師性侵幼女事件的暴露極其偶然。一個女孩跟同伴拌嘴時說:“你跟老師親嘴,他還扒你褲子,我要告訴你媽媽。”
“幸運”的是,這段爭吵被一旁的成人聽到了。
絕大多數的痛苦和傷害沒有那么劇烈,甚至是隱藏的。上海白領李雪給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看了她手臂上分布的細小刀疤。她少年時代曾用自殘這種方式發泄,直到讀高三時才停止。
“那時候心里難受沒地方發泄,又不敢或者不知道怎么反擊,就只好怪自己。”她說。
她長期跟隨外祖父母生活,最長的一次有4年沒與父母見面。與很多留守家庭一樣,承擔隔代監管職責的外祖父母最多同時撫養9個孩子。那段生活,她認為在“物質上是滿足的,但是心理上很孤單”。她幾乎每天都對著日記本傾訴。
她偶爾與父母通電話,爸媽說得最多的是“好好學習”——“好像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事情可說了。”
“我們這種孩子就像大海中的孤舟,沒有方向,任憑風吹雨打。”上大學后,李雪在主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一次演講中總結。
她的夢想是,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那樣,成長的路上那么孤獨。她說,如果有了孩子,“一定要帶身邊”。
盡管如此,她仍表示自己屬于“很幸運的”。她曾在父母身邊待過兩年,而她的表弟表妹中,有的就從來沒在父母身邊長期生活過。
“小時候覺得沒有人關心,是一種很恐怖的情感體驗。甚至覺得世界很冷漠,沒人愛我。”26歲的艾琳記得,她讀小學時,期末考試結束的當晚,客運站就會迎來高峰,因為很多小孩從那天起會被父母帶去大城市過假期,她是其中之一。
她在祖父母家長大。小時候她嘗試過自殺,用頭撞墻,撞了多次后因為太疼沒有繼續;她試過離家出走,最終覺得自己沒能力生存,又“灰溜溜”跑回家;她還常跑到同學家里一連幾天不回,也不給祖父母打電話。
她痛苦的根源之一是廣東老家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她清楚記得,有一年暑假,媽媽跟鄰居打麻將時突然說了一句,“養女兒有什么用啊,都是送給別人家”。父母把她的哥哥弟弟都送到城里讀書,唯獨把她留在鎮上的學校。
“有一段時間是為恨而不是愛去讀書的。”她說,自己讀高二開始發奮讀書,就是希望能“擺脫現有的家庭環境”。
編輯:梁霄
關鍵詞:留守 兒童 孩子 女童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