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舌尖上的大數據
在厘定隱私邊界和商業使用規范的前提下,大數據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化學反應”。用好大數據,正是“互聯網+”在傳統產業中深層次應用的絕佳“入口”
世界知名的法國美食榜單《米其林指南》前不久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在首站上海發布了“2017上海版”,給本地餐廳排了一下“座次”。
以往,許多美食愛好者會根據推薦指南按圖索驥,但這次米其林的上海美食指南似乎并沒有得到太多認同。比如,讓一些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上海餐廳數以萬計,但獲得米其林三星評價“出類拔萃,值得專程前往”的只有一家;而獲推薦的餐廳中,不少被上海本地人視為“大路貨”。
與米其林的推薦相比,人們似乎更相信消費者自己的投票“排行”。譬如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的這家上海餐廳,在“大眾點評”APP上的消費者總評價是4顆半星,并非特別出類拔萃,類似口碑的餐廳也非個別。有網友如此評論:“與其讓‘米其林先生’評價上海的餐廳,還不如讓大眾自己來點評。”
其實,東西好不好吃,只有自己的舌頭知道,但刀工、廚藝是否精湛,食材、用料是否講究,烹調手藝是否高超,也使得味道確實有高下之分,因此口碑傳播對于飲食行業確實至關重要。憑借一批高水平大廚、美食家等人士的品評,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這是《米其林指南》100多年來依然有市場的原因。但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口碑通過社交網絡工具的疊加、積累,以大數據的形式出現后,在廣度和精準度上更符合人們心目中口碑的特征。因而與其說是“米其林”碰到了大眾口碑的“攪局”,不如說是傳統的行業模式遇到大數據后產生了尷尬。
以飲食行業為例,大數據所產生的效應,比單純的口碑效應還提高了幾個維度,它能夠反映消費者需求趨勢,為商戶或行業提供供需信息。“美團點評”提供的餐飲大數據中,2015年消費者對小龍蝦的關注度在4月驟升,5月觸峰,6—8月保持高位;2016年,小龍蝦提前捕撈、上市較早,消費需求高峰出現前移趨勢。利用這個分析結果,小龍蝦商戶如果提早開市,就可以通過量少價高預熱市場,搶占先機。同樣的大數據分析發現,國內40.6%的火鍋人均消費集中于50—75元,而火鍋“吃貨”們總體上偏好保齡球等放松型的娛樂項目。這些特征顯然更有利于商家精準對接消費者。
作為網絡和數字技術結出的果實,大數據一方面深入產業、生活,可挖掘出更加精準、細分和專業的信息;另一方面,還能打通、連接跨界領域和行業,從而拓展出更豐富的內容,甚至開辟出新的領域。大數據時代,社交工具的用戶數據能夠形象勾勒出不同人群的喜好和個性特征:淘寶的大數據能夠洞悉用戶購買習慣和產業差異;騰訊安全數據可以看清哪些地區和人群是手機病毒和電信詐騙重災區;在搜索引擎上某個時段、某個地區內“流感”關鍵詞搜索量的飆升,也可以大致判定這個地區流行性感冒是否多發。
在厘定隱私邊界和商業使用規范的前提下,大數據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化學反應”。用好大數據,正是“互聯網+”在傳統產業中深層次應用的絕佳“入口”。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8日 17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數據 餐廳 口碑 米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