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信仰的力量——外國軍人眼中的長征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特稿:信仰的力量——外國軍人眼中的長征
新華社記者張偉 陳方 楊定都
“長征是軍事史上偉大的業績之一……與此相比,漢尼拔經過阿爾卑斯山的行軍看上去像是一場假日遠足”。近80年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寫道。
80年過去了,長征仍然被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軍人們談論著。在北京北郊的國防大學防務學院,來自巴西、尼日利亞、印度、德國和巴基斯坦等國軍人在近距離接觸中國軍人的同時,對長征精神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在這些戎馬生涯的外國軍人眼中,長征精神是信仰,是決心,是犧牲,是領導力,是使命感,是中國社會不斷傳承、活力永存的寶貴凝聚力。
“從紅軍身上看到了堅定的信仰”
巴西空軍上校吉安卡洛·弗蘭卡·阿普佐,戰斗機飛行員。為實現兒時的飛行夢想,他15歲時就進入軍校,后加入空軍。
7年前,阿普佐率領一支戰斗機編隊在亞馬孫叢林駐守,那里遠離城市,沒有道路,只有莽莽的熱帶雨林。這是他軍旅生涯中最大挑戰,不光是工作環境復雜,更要承受與家人分離、生活艱苦的考驗。
那時,阿普佐更加體會到信仰的力量,“信仰就是堅信自己的使命。你必須相信,真正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而只有擁有信仰,人們才愿意為使命而犧牲。
阿普佐最早在軍校歷史課上聽到長征的故事,從中國工農紅軍身上,他看到了堅定的信仰?!霸陂L征中,我們看到很多夫妻長期分離,有些甚至再也見不到對方……這種精神是一樣的。那就是堅信自己的使命。我認為這是長征的核心部分”。
早在1986年,斯諾的老朋友、美國人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阿普佐認為,長征是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長征精神從未消失,“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我們怎么能成功。一些時候,你需要做出一些犧牲才能得到更好的東西”。
“這是一個有關愛國和決心的故事”
“我認為是長征造就了今天的中國。這是一個有關愛國和決心的故事,”尼日利亞空軍上校歐魯菲米·薩姆森·歐古恩西納說。
采訪中,他主動說起長征中最慘烈戰役之一——湘江戰役。五天五夜,湘江兩岸,紅軍將士與五倍于己的敵軍展開殊死決戰,險些全軍覆沒,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多人。
“我本以為紅軍渡江后會放棄長征。紅軍折損了很多戰士,完全有理由選擇放棄。但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堅持了下去。盡管傷亡慘重,他們依然堅持完成這一任務,”他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推出的紀錄片《從未遠去的長征》中說。
在這位尼日利亞上校成長經歷中,有一點與長征精神存在相同之處,那就是決心。
歐古恩西納還是飛行學員時,曾因操作失誤發生墜機,與死神擦肩而過,但從未想過放棄。
編輯:秦云
關鍵詞:外國軍人眼中的長征 長征精神 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