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粵大學生人均年收包裹16個 直接帶動7萬就業機會
原標題:大學生人均年收包裹16個 直接帶動7萬個就業機會
金羊網記者 吳國頌
昨日上午,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校園快遞工作委員會、菜鳥網絡、阿里研究院在珠海發布首份《校園快遞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內地高校包裹數約占全國總量的6%,直接帶動7萬個就業機會。大學生人均年收快遞16個,全國2000多所高校人均網購1100元。報告還顯示,學校層次越高,學生網購開支也越高。
現狀
大學生人均年網購1100元
報告顯示,年輕人是數字消費的引領者,以過往“雙11”為例,約50%以上的消費者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18至25歲的年輕人占25%左右。而高校消費特征主要體現在消費頻率高,人均網購額度低于社會平均。
報告援引阿里研究院數據稱,去年全國2000多所高校人均網購額為1100元。同時,高校內部消費水平也顯示出較大差異,211高校的人均網購額為1500元,高出全國高校平均水平的36%,985高校人均網購額1650元。此外,高校快遞物流市場體現出與社會完全不同的季節特性,具有明顯的寒暑假特征,每年1至2月,7至8月物流量明顯下降。其中,11月網購達到峰值,2月網購量最少。
同時,高校區域快遞物流規模與全國區域物流分布幾乎完全不同,全國區域電商物流規模與本地電子商務發展一致,高校物流與之相關性不高,而與區域高校數量正向相關。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別是江蘇、廣東、山東,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則是北京、武漢、廣州,而上海、杭州、天津未能進入前十。羊城晚報記者獲悉,廣東省大部分高校的日快遞量在1500件以上。
問題
“最后一公里”仍未“通暢”
報告指出,近年來校園快遞行業整體順利健康向好發展,已經逐步擺脫了無序運作,但在個體運行上還存在著問題,尤其是“最后一公里”問題。
例如目前校園快遞站點的性質問題,是經營性質還是公益性質,沒有明確說法。學校在對校園快遞末端服務進行招標的過程中,應該依據什么來確定標的價格、經營方式等,有待政府或行業相關部門給出明確意見;隨著快件量的迅速增長,快遞站點的選址及空間布局如何確定急需參考標準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我省各大高校物流末端配送模式主要還是“擺地攤模式”。各物流公司快遞員在校外或者進入學校制定區域進行快遞分發配送。從對高校后勤工作人員的調研結果來看,我省高校擺地攤模式比例高達65.38%,成為目前高校校園快遞配送的主要模式。該模式運營過程中,快件常隨意擺放,不僅較為混亂,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此外,快遞公司通知取件的時間不均等,取件位置也不固定,再加之取件人因個人原因(如上課、外出),形成了送貨者和收件者難以很好對接,進而影響一次性配送成功率,也造成了收件人的困擾。
建議
快遞點成校園基礎設施
“明確校園快遞站點的性質與定位,強化其公益屬性,將‘校園快遞站’作為學校為師生提供后勤服務的公共產品,成為學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對于站點的性質,報告中,中國教育后勤協會建議行業主管部門聯合教育主管部門,支持校園快遞末端運營模式的創新。
報告認為,未來校園快遞會向物流靜態化與市場細分化、校方定位向公益化與業務市場化發展,校園物流體系更生態化。在此基礎上,在校學生、校方工作人員、電商物流平臺、物流企業可以形成大規模社會協作效應,進而輻射帶動更多的衍生產業,在校大學生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直接創業機會和衍生機會,為實現智慧校園再進一步。
菜鳥驛站總經理范春瑩就說,在獲得提供平臺、規則、標準、技術服務、基礎設施的條件下,菜鳥驛站輸出數據、標準和規則,和全國主流快遞公司及第三方自營電商合作,降低了校方與物流企業對接的交易成本。“隨著電商作為新零售一種形式的高速發展,菜鳥驛站會像食堂、宿舍、寬帶一樣,成為大學校園的基礎設施。”
菜鳥網絡CTO王文彬業介紹,菜鳥網絡將與合作伙伴共同協助中國教育后勤協會推動全國高校打造智慧校園,提升物流服務的同時向校園綜合服務中心邁進。目前,菜鳥校園驛站已經覆蓋全國1500余所高校,和校方、學生團隊、第三方公共快遞服務方等共建2000多個站點,提供10萬余個勤工助學機會,全年服務2000多萬師生用戶。
編輯:梁霄
關鍵詞:快遞 高校 物流 校園 數字消費 最后一公里 菜鳥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