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中山大學“全過程監控教學”引爭議
一份印發于10月8日的文件,讓中山大學部分學生感到擔憂。
這份名為《中山大學關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的文件中提出,擬“對教學實施全過程監控”。一些學生據此質疑,自身的隱私權將無法得到保障。
對此,中山大學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未來確實將在所有教室配備監控設備,但其開啟和攝錄都有嚴格限制,僅作為監督、保障教學質量的輔助手段。
事件
學校將監控教學過程
10月9日上午9點半,不少中山大學學生收到了微信公號“中大Din”的最新一期推送。這個以中大在校生為受眾的公號,不時會對學校事務發表一些評價。這期推文中,提到了一份名為《意見》的文件。其中,“對教學實施全過程監控”的表述,引發了部分學生反彈。
“這下在教室里一舉一動都被直播出去了,以后還有隱私嗎?”中大傳播與設計學院一名學生質疑,實施“全過程監控”后,個人隱私權將無法得到保障。對于密布攝像頭的教室,不少學生擔心隱私泄露。也有學生佐證稱,中大南校區部分教學場所,近期確實增設了監控設備。
新京報記者發現,這份文件由中山大學校長辦公室于9月29日發布,10月8日印發,公開級別注明為“主動公開”。這份全文近5000字的文件,就“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30條意見。其中,引發部分學生質疑的,是第26條“健全教學督導體系”中,“對教學實施全過程監控”的表述。
中大部分學生質疑,這種“全過程監控”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增強了學校對于教學質量的把控力度,另一方面,這種不斷加強的監控,也讓學生的隱私無處遁形。
回應
監控設備為考場“標配”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一名學生表示,此前南校區部分教室便安裝有攝像頭,但據其所知,平時并未開啟。
“實際上在此之前,基本每個教室都已經安裝有攝像頭。”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中大宣傳部上述工作人員稱,中山大學不少教室平時承擔有考場功能,而監控設備作為考場“標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教育部頒發的《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規范》中,“國標考場”應具有“符合《國家教育考試網上巡查系統視頻標準技術規范》、可進行監控圖像實時傳送的網上巡查系統。”并配備有“視頻監考室”。而《國家教育考試網上巡查系統視頻標準技術規范》中,則對視頻監控設備的技術規格作了進一步闡釋。
此外,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教室配備監控設備,也有安保方面的考慮,便于保護學校財產。而校方本次發文,系此后一段時期的工作方向,目前尚無具體實施細則。
■ 追問
是否侵犯學生隱私?
校方表示加強監控無可厚非;專家稱非教學時間不應開啟
昨日下午,針對部分學生對于隱私權的質疑,中山大學黨委宣傳部回應稱,所有監控設備僅作為教學督導的輔助手段,用于監督教學過程,鏡頭對準教師,而非學生。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中大對于教學質量的把關,主要通過教學督導隨堂聽課的方式進行。而在安裝監控設備后,這一督導效率將有提高。
中大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監控設備的開啟和攝錄均有嚴格限制。其中,僅在兩種情況下,攝像頭會開始錄像,即教師有錄制教學過程需求,或者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有數據收集需要時。而攝像頭也僅在教學活動期間開啟,其余時間處于關閉狀態。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中大校方表示,教室作為“公共場所”,學校加強監控無可厚非,“教室就是大家學習的場所,所以安裝攝像頭也沒有問題。”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永杰表示,中大在教室內加強監控,其合理性依賴于出發點和動機。
“從維護公共安全的角度來說,類似一些寫字樓在辦公區域裝備攝像頭。”他介紹,不過在實際執行中,學校需要恪守開啟和攝錄的限制規范,嚴格做到非教學時間不開啟,非特殊需求不錄像。否則,就有搜集師生隱私的嫌疑,也將為其安裝監控設備的合理性帶來爭議。
■ 鏈接
有高校將攝像頭裝進宿舍樓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高校關于安裝監控設備的爭議,一直不絕于耳。其中,甚至有學校在非教學場所,也安裝了監控設備。
2013年4月開始,華中師范大學將教育部下批的400萬專業經費,用于學生宿舍、大學生活動中心等處的安保設施建設。此次升級安保,華師各宿舍樓安裝監控攝像頭共計509個。該校保衛部門稱,安裝攝像頭后,宿管工作人員可以在電腦上進行實時監控。此外,除了防賊,攝像頭還能發現學生使用違規電器,預防寢室失火。
宿舍樓安裝攝像頭,該校大部分男生表示“無所謂”,而不少女生因擔心隱私遭泄,表示“很緊張”。
2014年,有中南民族大學學生發帖稱,返校上課后,發現教室都裝上了攝像頭,一間教室有三個之多。
當地媒體探訪后證實,這一“規模”非虛。其中,教室講臺上方兩側各有一個小型攝像頭,教室后墻則有一個“體形”稍大的攝像頭。而該校保衛處負責人田野則表示,攝像頭主要用于考試監督,防止舞弊,平時不開放,“學生沒必要過分緊張”。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山大學 全過程監控教學 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