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私房月餅"不能 游離于監管之外
中秋佳節漸近,很多消費者發現,今年的月餅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現象:除了傳統的商場、超市等月餅銷售渠道,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種自制月餅圖片刷了屏。這些月餅多打著“純手工無添加”“自制自銷”“私房月餅”等旗號,對現在越來越注重健康的消費者而言,有不小的吸引力。
然而,有媒體記者近日將網購的4樣不同的自制月餅送檢,有2樣檢出了甜蜜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就“兩節”期間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下發通知,要求加強餐飲服務單位以及超市等食品經營者對自制月餅等自制食品監管,確保加工制作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
表面上看,通過微信朋友圈販賣的各種“私房月餅”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但這背后隱藏的生意經,卻未必那么令人放心。記者調查發現,朋友圈的“私房月餅”有真有假,但不管真假,都有令人擔憂的地方。
說其真,是因為有些“私房月餅”確實是網友自己購買各種原材料在自己家的廚房制作出來的,但這類月餅不但制作過程難以符合國家標準規范,且在很多環節都存在難以預料的食品安全問題。最終賣到消費者手里的,就是包裝上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食品生產許可證號及食品標簽的“五無”月餅,其安全性如何令人放心?
說其假,是因為有些微商完全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他們賣的根本就不是“私房月餅”,而是充當了一些月餅企業的推銷員,幫助企業推銷月餅,然后自己也從中獲得利潤,“私房月餅”只不過是一個營銷噱頭而已。這樣的月餅,自然不可能“純手工無添加”。如此一來,就構成了對消費品的一種欺騙,還涉嫌擾亂市場秩序。
站在國家法律和政府監管部門的角度來看,不管“私房月餅”是真是假,這種私人銷售月餅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即便是自己家后廚制作出來的食品,一旦對外銷售,就已經屬于商業行為,生產者就應具備相應資質,取得合法的手續并且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接受監管。顯然,對于大多數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私房月餅”的人來說,都無法做到這一點。比如今年是月餅新標準實施的第一年,按新標準規定,月餅包裝上應明示生產企業全稱和詳細地址、產品執行標準號、衛生許可證號、配料表和凈含量及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而“私房月餅”能符合這樣的標準要求嗎?
消費者應睜大眼睛,不要輕易被“私房月餅”“無添加”等表述所迷惑,政府監管部門也應把監管目光投向“私房月餅”的制作和銷售,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苑廣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私房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