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盲目漲價與創新背道而馳
在多地曝出滴滴快車價格上漲后,滴滴順風車又被曝漲價20%。滴滴方面隨后向媒體確認了價格調整信息,并表示此舉是為實現成本合理分攤。
面對滴滴漲價不外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其直接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另一種觀點看起來較為理性:畢竟誰也沒規定網約車必須比出租車便宜,經前期低價開拓市場后,上調價格是更為理性的做法。然而兩種觀點都忽略了更重要的方面,盡管網約車上調的是價格,但價格卻不是引人不滿的根源,消費者埋怨的實際上是網約車今不如昔。大家都聽過猴子吃橡子的故事,養猴人習慣在早上給猴子3顆橡子,下午給4顆,后來養猴人心血來潮將順序顛倒過來,猴子便不開心了。猴子的思維并不可笑,消費者的心思與其頗為相像,對于消費者而言,除了價格,服務體驗等也很重要。
網約車最初以創新典范的身份降臨人間,展示出無數可能性。過去我們搭出租車必須到達相應地點,網約車徹底改變了這種被動局面,只需在手機平臺上注冊用戶,車輛便能隨時到達身邊,消費者是服務的旨歸、擁有最高決定權。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舒適,滴滴等平臺的優惠車價則令這一新的消費方式更加大眾化。正因為網約車帶著“互聯網+”的印記,即便一開始與法律法規有些違背,消費者依然鼎力支持,政府相關部門也不遺余力地研究、制定新政策來支持其發展。網約車的合法化是一段艱辛的歷程,同時也是不折不扣的創新演進史。然而隨著滴滴合并Uber中國,漲價趨勢便一發不可收拾。如果說漲價之后滴滴能推出更便捷、新穎的服務,能有效解決網約車存在的安全保障等問題,那么多花的錢也還是值得的。可惜由于價格抬升,過去尚可忍受的問題變得越發明顯,特別是網約車公司減少對司機的補貼,越來越多富有經驗的司機不再愿意加入其中,路況不熟、隨意打表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可見,漲價不過是發現問題的契機,盲目漲價消耗的不只是用戶資源,還有其賴以為生的創新意識。
Uber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曾表示:“Uber與滴滴都在中國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但兩家公司卻都沒有從這里賺到一分錢。”他說的是實情,也的確戳中了網約車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即初期為培養用戶黏性而拼命“燒錢”,卻未及時形成一套長效盈利機制。但這一事實不能得出一俟市場分割完畢便可漲價彌補損失的結論,消費者既無此義務,各平臺更無此權力。不少網友質疑滴滴在合并Uber中國后存在壟斷嫌疑,截至目前,商務部反壟斷局已兩次約談滴滴,要求其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若非其顯露出些許端倪,相關部門何必如此大費周章?網約車為我們呈現了新型的約租車模式,不過其創新先天不足,在服務環節實現了創新,在營收環節卻是因循陳舊的“先發錢、再壟斷、后收割”模式,正是二者間的不平衡導致網約車在獲得合法地位后便陷入無法持續創新的尷尬境地。現在,如果滴滴將持續提價作為擺脫困境的不二選擇,它面對的競爭對手將不再是站在“互聯網+”前沿陣地的同類企業,而是傳統的出租車公司;它要解決的極可能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會將更多精力轉向如何提高司機技能等方面。換言之,它有可能變得越來越保守,從而喪失創立之初的銳意進取精神。
互聯網時代是創新的時代,為求一時之利而不惜摒棄創新傳統,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是短視,對于一個行業而言是不幸,對于一個時代而言則是悲劇。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漲價 創新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