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抗戰紀念館首次展出500余件民間抗戰文物(圖)
市民在參觀抗戰展覽。京華時報記者范繼文攝
昨天,是全國人大立法確定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后的第三個紀念日。為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籌備了“社會各界捐贈抗戰文物史料”專題展覽,這是抗戰館近年來首次以捐贈為題材舉辦的展覽,首次展出散落民間的抗戰文物史料及書畫作品500余件(套)。
此外,昨天抗戰館還舉行了“正義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演唱會”。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社會各界踴躍捐贈
說起本次展覽500余件(套)展品的來源,抗戰館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7月7日《偉大勝利歷史貢獻》主題展覽在抗戰館開幕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許多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老同志以及抗戰將領的后代,都將自己保存的文物史料捐贈出來。臺港澳同胞也心系祖國踴躍捐贈。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則將他們在歐美、日本、俄羅斯等地搜集的文物史料,遠涉重洋捐贈給抗戰館。
此外,還有一些國際友人專程到抗戰館捐贈。廣大藝術團體和書畫家也積極與抗戰館聯系,創作出一批高質量的抗戰題材書畫作品,捐贈給抗戰館,以此表達愛國之情。截至今年7月7日,抗戰館共接受文物史料及書畫作品捐贈3673件(套),它們記錄了大量抗戰及二戰史實,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舉辦展覽緬懷先烈
此次抗戰館籌備“社會各界捐贈抗戰文物史料”專題展覽,即是為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也是想表達對社會各界捐贈文物史料的感謝。這是抗戰館近年來首次以捐贈為題材舉辦的展覽,共展出抗戰文物史料及書畫作品500余件(套),分5個部分。
第一部分“浴血奮戰”,通過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抗戰文物史料的展示,再現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和地方武裝力量浴血疆場的悲壯史實;第二部分“侵華罪證”,通過日軍單兵裝備、書刊、檔案、地圖、照片等的展示,揭露了日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對中國人民的奴役與罪惡;第三部分“歷史紀念”,通過抗戰紀念章、郵品等的展示,表達了對抗戰將士流血犧牲的尊崇和表彰;第四部分“研究史料”,通過中國大陸和臺港澳以及國外出版的抗戰史料,展示了中華民族抗爭的歷史原貌;第五部分“書畫作品”,通過展示書畫藝術者們創作的抗戰題材書畫作品,表明中國人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強信念。
展覽將持續至10月
此次選出的文物史料,全部系首次展出。
其中包括孟昭宇在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使用的學習筆記,八路軍無線電第1大隊第4中隊隊長兼晉察冀軍區無線電隊隊長鐘夫翔寫給父母的信,冀東軍區第14軍分區司令員曾雍雅使用的藤編文件箱、皮手套,豫湘桂戰役犧牲的國民黨新編陸軍第29師師長呂公良使用的公文包,侵華日軍軍事機密檔案,1944年11月皇民奉公會發行的《新建設》、1944年12月日本發行的《大東亞戰爭與臺灣青年與寫真報道》,侵華日軍發行并強制占領區人民使用的軍票,日軍《石門臨時戰俘收容所概況》,日本為侵略戰爭繪制的各類地圖等等。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
部分重要文物
1 國際友人羅生特生前物品
國際友人羅生特,奧地利人,1903年出生。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1938年,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后,逃避迫害,1939年羅生特逃到上海,1941年參加新四軍,是第一位加入新四軍的外籍人士。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救治過的共產黨高級將領包括羅榮桓、萬毅、曾炳華等。1949年回奧地利。1952年病逝。
2 “兵工泰斗”劉鼎的計算器
劉鼎曾在1924年經孫炳文、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黨內著名的軍工與機械工業專家,我國軍事工業的創始人和杰出領導人。建國后,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副部長,第一、第二、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總工程師,航空工業部常務副部長兼航空研究院院長。1986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劉鼎被譽為中國的兵工泰斗。曾在西安事變中立下過汗馬功勞。1936年任中共駐東北軍黨代表,對張學良將軍進行深入有效的思想工作,并協助張學良以團結抗日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東北軍,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安事變”爆發后,中共中央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劉鼎的報告,劉鼎的信息對于黨中央掌握“西安事變”和國民黨內部的情況,以及以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著重要價值。毛澤東曾多次指出:“西安事變,劉鼎同志是有功的”。胡耀邦評價劉鼎:“他為我們黨的事業做過很多重要貢獻”,習仲勛稱他是“兵工泰斗,統戰功臣”。
3 日軍印發的軍事機密檔案
這些日軍軍事機密檔案內容豐富,包括1938年3月28日,署名為第1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極密《訓示》:中國軍隊會戰失敗后,(在日軍第1軍的轄區)共產黨領導下的游擊戰成為主要斗爭形式,以小股部隊滲透到日軍后方,開展奇襲或破壞交通通信線路;日軍第1軍監察部印發的《警備情報》,刊載了八路軍襲擾敵人,開展游擊戰爭等內容;日軍北部警備隊印發的準備剿滅石家莊附近林鐘村、馬橋村等地共產黨武裝的命令;1941年關東軍司令部憲兵隊繪制的《中共“黨匪”策動要圖》,標注了中共北滿省委第一路軍、吉東省委第二路軍、南滿省委第一路軍、冀察熱地區地委挺進軍的位置和活動區域等信息;1941年關東軍司令部制《在滿中國共產黨組織系統及衰退概況表》。這批侵華日軍軍事機密檔案真實詳盡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東北抗聯及根據地軍民對侵華日軍的奮勇抗擊。
4 日本宣揚皇民化運動的書刊
這是日本為宣揚皇民化運動在臺灣發行的書刊。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自甲午戰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施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日本在臺灣的皇民化運動開始于1937年9月30日在臺北市公會堂召開的“國民精神總動員講演會”;到1941年4月9日,日本殖民當局成立“皇民奉公會”,“皇民化運動”轉入第二階段,即“皇民奉公運動”。其具體措施包括:推行日本語言的政策,限制對原本語言的使用,推動所謂“國語家庭”等;更改姓氏運動,要求改用日本姓氏;要求一般人民對日之丸國旗的敬愛,并要求齊唱君之代國歌;建立神道教的象征物神社;基于教育敕語的國家教育等。
5 日軍強制占領區使用的軍票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瘋狂發行軍票,不僅充作日本軍民的一切公私經濟的收支,更逼令占領地居民兌換軍票作為貨幣。發行軍票時不會有保證金作為兌換支持,日軍憑借武力強制推行,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民眾的財富。
6 《石門臨時戰俘收容所概況》
這份文件在國內首次發現,詳細介紹了將戰俘培訓后作為勞工輸送到偽滿洲國和日本本土的情況。本身是粉飾“模范監獄”的官樣文章,但依舊能窺見侵華日軍在精神和肉體上摧殘蹂躪戰俘勞工的真面目,揭穿了日本侵略者不承認有中國戰俘勞工存在的謊言。
7 日本為侵略戰爭繪制的地圖
日本自明治維新后的70余年間,發動和參與了一系列侵華戰爭,并為此繪制了大量地圖。地圖是描述現實世界最直觀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版圖的主要表現形式,能夠直觀地反映國家領土范圍,體現國家對管轄疆域的主張。從明治維新開始的70余年間,日本實行大陸政策,窮兵黷武,發動和參加了一系列侵華戰爭,日本陸軍測量部、大阪每日新聞、時事新報社等官方和民間機構,繪制了大量各式地圖,地圖印刷清晰,保存完好,圖內標注的地形、地貌十分詳細,各縣、村莊、道路一覽無遺,尤其軍事地圖等高線繪制十分清晰,正是日本侵華戰爭罪行的鐵證。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抗戰紀念館 民間抗戰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