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延遲到賬防詐騙”只是看起來很美
針對電信詐騙,有全國人大代表曾向中國人民銀行和公安部提出建議,對向陌生賬戶轉賬實施“T+1模式”,即延遲一天到賬,以便受害人發現被騙后及時報警追回錢款。近日,該人大代表再次向媒體表示,如果“T+1模式”早日實施,徐玉玉式的悲劇就可避免。(8月31日《南方都市報》)
向陌生賬戶匯款延遲一天到賬,看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不管騙子的花招多么高明,哪怕受害人已將錢款匯出,只要在一天時間內醒悟并報案,銀行就能采取止付措施,讓錢到不了騙子的賬戶,這樣既可為受害人挽回損失,又讓騙子白忙活一場,豈不快哉?公安機關也說了,只要能延遲一天到賬,警方就能把90%的錢追回來。果能如此,真是善莫大焉。
不過,細加琢磨就會發現,事情可能并非這么簡單。“延遲到賬防詐騙”只是看起來很美罷了,其中至少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好。
其一,雖然目前電信詐騙頻發,但相比全國各銀行每天海量的賬戶之間正常轉賬,向騙子匯款畢竟只是極小概率事件。如果為防詐騙實行延遲一天到賬,很多銀行用戶都要為這一小概率事件埋單,其代價或成本有些高。雖然“T+1模式”只適用于向陌生賬戶匯款,但這里的“陌生賬戶”并不是指陌生人的賬戶(銀行系統無法甄別交易雙方是否相識),而是指首次匯款的目標賬戶,譬如你給家人、朋友、商家的銀行賬戶轉賬,只要此前未向該目標賬戶匯過款,銀行系統便自動將其列為“陌生賬戶”,實行延遲一天到賬。生活中,且不說生意人經常需要即時轉賬,就連上班族、學生也有急需用錢的時候,很多轉賬都發生在“陌生賬戶”之間。為了防范極小概率的詐騙事件而“誤傷”海量的正常轉賬,抬高銀行交易成本、市場交易成本、社會生活成本,不僅極不合算,也很難獲得民眾的支持。
其二,延遲一天到賬就能為受害人挽回損失嗎?恐怕未免太小瞧騙子了。看上去,延遲一天到賬給了受害人足夠的醒悟時間,但問題是,只要騙子沒收到錢,受害人一般很難醒悟。在很多電信詐騙中,都是因為受害人轉賬之后再也聯系不上騙子,手機打不通,微信無回音,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受害人之所以上當受騙,往往是已經對騙子深信不疑,實行延遲一天到賬,無非意味著騙子需要多騙受害人一天,這有何難?騙子只要正常接電話、發微信忽悠受害人即可。這樣的小花招,連我都能想到,成天專門琢磨怎樣害人的騙子肯定都能想到。更何況,有些受害人對騙子唯命是從,不惜欺瞞家人和警方,乃至多次向同一詐騙賬戶匯款,延遲一天到賬對他們恐怕毫無作用。
實行延遲到賬的建議,初衷很好,用心良苦,但可操作性并不高。遏制電信詐騙,一方面在于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嚴格落實手機號碼實名登記及銀行卡實名辦理,做好事前防范;另一方面在于公安機關完善立案、偵辦機制,加大對電信詐騙的偵辦和打擊力度,強化事后懲處。這些都是可行的,也是有關部門和單位應該做到的。(晏揚)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延遲到賬 防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