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保障房成荒漠”,誰該為此負責
“保障房成荒漠”,或者說在荒漠上建保障房,本身就是帶有某種荒唐色彩的現象,必須有人為如此荒誕的結果負責。
據2016年8月22日消息,陜西省榆林市西南方向,距市中心約20公里的毛烏素沙漠南側,一座現代化居民小區孤零零地矗立在荒漠中。在過去四年內,附近2000多戶居民將多年的積蓄投入這座名為鳳凰新城的政府保障房小區,希望在這里實現自己的安居夢。如今,23棟已竣工近兩年的住宅樓,卻由于周邊配套設施嚴重滯后以及小區內基礎設施缺失,僅僅收獲了不足10%的入住率。
在荒漠上建設政府保障房,本身就讓人擔憂,而當地居民之所以愿意購買保障房,是因為相信了當初地方政府的承諾。但到目前為止,當地保障房建設成了蓋完保障房、收了民眾血汗錢就撒手不管的爛尾工程,房子和購買房子的居民一起被晾在那里無人理會。
保障房,保障了誰?安居工程,為誰安居?保障房建設本身是針對長期以來房地產市場過度商業化、房價高漲讓部分中低收入群體難以承受的問題所在,所采取的政府投入和補貼一部分、民眾自己出錢一部分的民生工程。可是,一些地方有關保障房不保障的新聞屢屢出現,從當初經濟適用房建設面積超標、價格偏高乃至被部分不符資質者購買,導致了不少地方逐漸停建經濟適用房,轉而投向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現在,也需要問一下各地的保障房建設質量、周邊配套等達到入住標準了嗎?有多少保障房因為地段不佳、配套滯后淪為空置房?
購買保障房的大多屬于中低收入群體,拿出一筆購房款委實不易,可以說對此傾注了畢生心血。現在,夢想如同肥皂泡破滅,大量購房者眼睜睜看著產權屬于自己卻無法入住的保障房欲哭無淚,入住者則要忍受各種生活不便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精神損失,再算上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設的相關財政補貼,也絕非小數,這么多的社會成本損耗,該算在誰的頭上呢?
“保障房成荒漠”,或者說在荒漠上建保障房,本身就是帶有某種荒唐色彩的現象。當初地方政府是否事先充分論證,在荒漠上建保障房,相關配套設施投入到底有多大,政府財力是否能夠支撐,報道中沒有說明,但必須有人為如此荒誕的結果而負責。
房子不是簡單的鋼筋加混凝土,而是關于民眾安居夢的棲息之地。不能說地方政府對于房地產建設不重視,但在保障房建設,地方政府并不像商用住房那么上心。如何對這一畸形現象糾偏、對保障房建設建立常態化的監管體系,讓那些玩忽職守的人付出沉重的行政和法律代價,值得決策者去思考,不要讓“保障房成荒漠”的鬧劇重復上演。
□畢舸(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保障房成荒漠 保障房 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