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
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四、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13. 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體現時代文化成就、代表國家文化形象的文藝精品。組織實施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科學編制現實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青少年題材等專項創作規劃,優化創作生產平臺,重點支持文學、影視劇、戲劇、音樂、美術等創作。提高組織化程度,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藝術震撼力強的大作力作,努力形成文藝創作生產的“高峰”。中央和地方設立文藝創作專項資金或基金,加大對創作生產的投入,加強對評論、宣傳和推廣的保障。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等的示范導向作用,加大評獎成果的宣傳展示。辦好媒體文藝欄目節目,實施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項目。
14. 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堅持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堅持內容為王、創意致勝,提高文藝原創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著力增強文藝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重點扶持文學、劇本、作曲等原創性、基礎性環節,注重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避免過多過濫的重復改編。把繼承創新和交流借鑒統一起來,深入挖掘和提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化成果,使文藝更加符合時代進步潮流,更好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文藝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有機融合,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積極推動文藝創作生產方式的變革和進步,豐富創作手段,拓展藝術空間,不斷增強藝術表現力、核心競爭力。
15. 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中國傳統文藝理論評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外國文藝理論,研究梳理、弘揚創新中華美學精神,推動美德、美學、美文相結合,展現當代中國審美風范。實施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評論建設工程,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編好用好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貫穿到課堂教學和文藝評論實踐各環節。扶持重點文藝評論力量,發揮好各級文藝評論組織、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的積極作用。辦好重點文藝評論報刊、網站和欄目,豐富表達形式,拓展傳播途徑。堅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
16. 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網絡文藝充滿活力,發展潛力巨大。堅持“重在建設和發展、管理、引導并重”的方針,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劃,鼓勵推出優秀網絡原創作品,推動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促進傳統文藝與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鼓勵作家藝術家積極運用網絡創作傳播優秀作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獨特優勢,把握傳播規律,加強重點文藝網站建設,善于運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載體,促進優秀作品多渠道傳輸、多平臺展示、多終端推送。加強內容管理,創新管理方式,規范傳播秩序,讓正能量引領網絡文藝發展。
17. 加強文藝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強規劃、加大投入,充分發揮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網絡媒體、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的積極作用,建好用好劇場、電影院、文化館(站)、群藝館、美術館、工人文化宮、文化廣場、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各類文藝陣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舉辦各種展映展播展演展覽和品讀鑒賞傳唱活動,讓優秀文藝作品走進基層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切實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各類文藝陣地的管理,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絕不給錯誤文藝思潮和不良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
18. 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運用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昂揚向上的紅色文化、充滿生機的當代文化,創作生產符合對外傳播規律、易于讓國外受眾接受的優秀作品,不斷增強中國文藝的吸引力感召力。加強統籌指導,完善協調機制,把實施絲綢之路文化項目、絲綢之路影視橋、絲路書香等項目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制定文化交流合作專項計劃。實施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遴選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文藝作品,進行多語種翻譯、出版、播映、展示。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政府和民間多種對外交流渠道和活動平臺,把文藝走出去納入人文交流機制,向世界推介我國優秀文藝作品。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社會主義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