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邁向健康中國新征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心衛生與健康工作紀實
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黨中央堅定意志、攻堅克難,引領健康中國穩步挺進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5年的76.34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49年的1500/10萬下降到2015年的20.1/10萬;嬰兒死亡率從建國初期的200‰下降到2015年的8.1‰——這三個國際通行的居民健康衡量指標的變化,見證了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過去30多年,中國在衛生領域的成就斐然。”由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相關部門歷時兩年完成的醫改聯合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對衛生基礎設施的投資顯著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強化,在較短時間內基本實現了醫療保險全覆蓋,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貧的主要原因自付費用在衛生總費用中所占比例下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深化,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更加均衡,服務公平性和可負擔性得到改善。
改革之難,超乎想象。
在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面前,中國這個發展中人口大國面臨的難度和挑戰遠遠大于許多發達國家:
在日漸高漲的“看病貴”的呼聲中,必須理順虛高不下的藥品價格,既要確保患者看得起病,又不能挫傷藥品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在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前提下,必須統籌推進分級診療和異地就醫結算,既要保障患者看得好病,又要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無人問津”的兩難;
在發展不平衡的城鄉二元格局中,必須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特困救助等措施,既要杜絕老百姓“小病拖,大病扛”,也要嚴防醫保基金跑冒滴漏、弄虛作假……
堅定意志,攻堅克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著力解決深層次的、制約醫藥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結構性問題,推動醫改向深水區挺進。
2015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并強調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要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不觸碰難點,就不是改革;不擊中痛點,就難見成效。
“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均衡配置等問題,致力于實現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不斷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這是黨中央的承諾,也是健康中國穩步行進的動力。
短短一年間,黨中央決策部署緊密推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努力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福建省三明市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匯報,提出要總結各地創造的新鮮經驗,發揮好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強調要緊緊圍繞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和隊伍建設、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改革、防治結合提高服務質量等關鍵問題,系統設計改革路徑,切實緩解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短缺問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強調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重點在簽約服務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技術支撐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結核病等慢性傳染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
……
一項項舉措,正在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體現著新一輪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實施;12大類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7大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覆蓋近2億人;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為20年來最低水平;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建立……
“幾十年前,中國在衛生領域推行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等創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數億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長預期壽命是可能的。”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今天,中國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層衛生服務改革,實現患者優先,轉變對昂貴的醫院服務的依賴。我們相信,這些改革將會改善服務于所有中國居民、約占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衛生體系。”
編輯:楊嵐
關鍵詞:健康 中國 衛生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