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經濟轉型的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與中國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對中國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分析評估。報告指出,中國正在繼續轉向可持續的增長,在很多領域取得進展,但也面臨不少挑戰。(8月14日《光明日報》)
IMF報告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仍然高達1/3,中國經濟轉型對全球經濟有利。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下行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7%,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顯然,在當前全球風險加劇,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作為一個10萬億美元級別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上半場”的優異成績不僅為完成我國全年經濟任務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底氣,同時更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
誠如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蒂斯所說,中國推行結構性改革,經濟正由投資驅動型向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轉變,標志著中國經濟也將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就以剛剛過去的2016年上半年為例,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個百分點。基于此,就在7月初IMF發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下調了對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0.1個百分點至6.6%,再次表明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保持樂觀、充滿信心。
其實,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絕非在一時,而是具有持續性的強勁的增長潛力。誠如習近平主席在前不久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所說,從趨勢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往前看,2015年我國在世界經濟深刻調整和國內經濟艱難轉型的背景下,在內外交困的挑戰考驗面前,增速同樣是一枝獨秀、名列前茅,保持了6.9%的經濟增速,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據IMF公布的數據,按照可比價格計算,2015年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9.8%,同樣是首屈一指、獨占鰲頭。事實證明,一個正在經濟轉型的中國不僅有益于加快自身的發展,更有利于推動全球經濟的增長。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當下的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習近平主席曾在土耳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指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回望過去,面對內外交困考驗、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以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交出優異答卷,為世界經濟增信心、作貢獻,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形象。展望未來,面對壓力仍存、考驗仍在的挑戰,有理由相信,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美好前景可期可成,必將在繼續為世界經濟添動力、增助力中作出更大貢獻、彰顯更大擔當。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經濟轉型 世界經濟 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