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人民日報:中央充分認識到了離退休干部的意義
對“老同志下鄉”的關注,有助于我們開闊視野,形成人才資源與鄉村建設之間的良性循環。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決策者應該保持敏銳的嗅覺
一名副部級干部主動申請做駐村書記的事跡,近日受到媒體關注。這位老同志經中組部批準,下沉到村任“第一書記”,一年來盡心做事,帶領群眾努力脫貧,受到當地群眾好評。臨近或已退休的高級干部,如何到廣袤鄉村發光發熱,在當下是一個很有針對性的新課題。
隨著人口平均壽命提高,60歲左右或退居“二線”的干部,很多仍然年富力強,且經過多年歷練,有較寬的視野、豐富的閱歷。“退而難休”的背后,除了較強的成事能力,更有已經看透沉浮、靜下心做點具體事情的意愿。
另一方面,在當下中國的新農村建設與農村脫貧攻堅工作中,人的問題已成為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有能耐的年輕人紛紛進城,導致一些農村“空心化”;有些鄉村干部,身在農村,心和家庭卻在城里,很難與鄉村“同呼吸、共命運”。如果沒有人才的“潤澤”,將資源導入并結合實際盤活,只是簡單把錢和物投到農村,很難發揮可持續的造血功效。
上述兩方面的訴求匯流到一起,有理由對此賦予更多期待。實際上,中央充分認識到了離退休干部的意義。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強調要發揮離退休干部的獨特優勢,按照自覺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則,組織引導廣大離退休干部在推進“四個全面”中作出新貢獻。在此之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已有不少退休官員主動下鄉出力,成為奉獻鄉里的“新鄉賢”。
與此同時,也有老干部在媒體上反映:自己也有到鄉村做事出力的愿望和熱情,就是不知道人家接受不接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怕“開始容易、成事兒難”。由此可見,“老同志下鄉”目前雖然還屬于自發的特例,但這種熱情有普遍意義,應該加強引導,逐步探索工作機制,以組織規范和程序引導。
離退休干部有一定特殊性,中國農村更有著復雜的特殊性,這兩方面的對接,并不如紙面上說起來那么容易,既可能兩相契合帶來積極可喜的變化,也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新問題。越是這樣,越需要從一開始就要嚴謹、細致,邊探索、邊總結、邊規范、邊完善。對于新生事物,我們不能簡單盲目地叫好,而應該鼓勵嘗試、完善機制、因勢利導,讓更多有能力、有能量、有意愿的離退休干部,到農村大地“釋放激情”。如果簡單寄托于個別老同志的高境界、高覺悟,而一旦出現失敗案例,就又把這種現象一竿子打死,將兩方面需求與熱情簡單扼殺掉,顯然也是一種輕率。組織與群眾監督機制,不勝任工作的退出機制,與現有治理機構的溝通機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對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決策者應該保持敏銳的嗅覺。對“老同志下鄉”的關注,有助于我們開闊視野,形成人才資源與鄉村建設之間的良性循環。一方面,可以出臺更多措施,鼓勵領導干部、知識分子、工商界人士等多種類型的“告老還鄉”,推動鄉村發展;另一方面,也急需加強鄉村的文化建設,營造開放格局避免局部封閉,以文化為底色,形成更有效的吸納社會能量的運行模式,讓見賢思齊蔚然成風,努力彌合當下農村在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差距。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努力。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離退休干部